返回

2019-10-21

雪山镇:苹果熟了果农笑

作者:祖海雪 邓碟 吴心雪 时间:2019-10-21 阅读:203


   近年来,雪山镇为按时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核心举措,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苹果产业,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富民发展路子,为全镇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金秋十月,走进雪山镇谢家社区苹果基地里,色泽红润、个头饱满的“炭山红”苹果挂满了枝头,空气里散发出阵阵的苹果清香。在果园里到处是果农忙碌的身影,村民李怀六在基地里务工已经四年了,从管理到采摘他也学到了苹果栽种技术,自己家也种起了苹果。
  李怀六说:“我们进来务工做了四年了,一天150至160元钱。”
  李怀六口中的苹果基地,是雪山镇新街农业局糖心苹果基地,为了做大做强雪山“炭山红”精品苹果,打造示范性果园,通过招商引资于2014年承包给公司经营,总的有1000余亩,现在挂果的有500余亩,正在进行采摘的是晚熟糖心精品苹果。
  “我们基地总面积是1000亩,大量挂果的是500亩,其它果树,区分早熟的、晚熟的,早熟的估计在200亩左右,然后晚熟的属于糖心苹果,估计在300亩左右。”雪山镇新街农业局糖心苹果基地技术人员吕奎说。
  现在正值苹果采摘的时节,在苹果基地里,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果园里采摘苹果,体验采摘苹果的乐趣,也有从附近乡镇、县市直接开车过来购买苹果的游客,在苹果销售点从挑选到过秤,雪山镇“炭山红”苹果因其外形饱满、色泽红润、口感好而吸引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购买。
  游客何云龙说:“雪山苹果口感也可以,也好看,今天我们到这里来顺便带点回家去给娃娃和老婆吃。”
  游客叶美说:“今天我从观风海过来,因为我知道这里的苹果好吃,所以我自己来摘了一点,带回家去分家人朋友吃。”
  雪山镇属于高原地貌,有棕壤、黄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成为雪山镇糖心苹果形成的有利条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正处于苹果采摘高峰期,每天在果园务工的村民都在六七十人,每天务工的工资都在6000元左右,由于不错的务工收入,除了谢家社区的村民外,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的村民来务工,切实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务工难的问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小海镇小张关村村民张广华说:“我来苹果基地摘苹果,一天保底工资是80元,我挑一吨是20元,一天可挣180元。”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由于天气干旱和霜冻的影响,今年苹果的产量也比往年要减少,但是今年的市场比往年要好一点,价格也提高了,总体来说效益要也比去年好一点。目前苹果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其余的为零散销售,批发销售主要发往贵阳、昆明、重庆、深圳等地。
  吕奎说:“我们现在已经摘了两个月的苹果了,现在已经摘了300吨左右,我们的批发价是3500元一吨,零售价是3块到6块一市斤,我们预计在11月底把所有的苹果完全销完。”
  近年来,雪山镇着力打造苹果示范园。现有苹果园示范场(园)7个,涉及锅底、谢家和鱼塘等7个村(社区),以合作社为引导,积极引导大户种植,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6户。截至目前,雪山镇共种植苹果5.367万亩,其中2018年新增种植1万亩,已挂果面积为1.7705万亩。总产量达11150余吨,实现经济收入4015万余元。同时,雪山镇积极启动老果园改造工程。2017年老果园改造项目涉及谢家、鱼塘、锅底、花立和妥打等5个村(社区)共8656亩,受益农户944户4720人,发放资金达259.6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苹果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谢家社区主要以苹果产业为主,现在全村种植苹果22000亩,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碳山红苹果品牌,然后带动周边村发展。”雪山镇谢家社区第一书记管庆忠说道。
  雪山镇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冰心苹果”品牌建设,力争在2020年建成一个5万亩“种储销”、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助推农产品走出去,提高雪山镇精品苹果的知名度,拓宽苹果的销售渠道,促进果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