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0-24

从“扯嗓子喊山”到“数据信息高速”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9-10-24 阅读:192


 从“扯嗓子喊山”到“数据信息高速”
——威宁通讯发展70年成就回眸
记者 沈光勇

 

  夏秋时节的金钟镇文昌村,乌蒙山河谷地带风貌在这里一览无余,崇山峻岭间有茂林修竹,掩映新居人家,更有文曲回环,昼夜奔流。然而,视野深处最为显眼的,还是建在凉风坡顶的银白色手机站,在晨昏的柔光中点缀着山原的较高处,让辐射半径内的人们共享着数据信息高速带来的智能、方便与快捷。
  早晨,该村新仓组村民李小仓正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读新闻、看视频、刷抖音、逛淘宝、聊微信……他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享受着难得的空闲时光,并为之深深着迷。
  平塘天眼、贵州数谷、大兴机场、国庆阅兵……李小仓快速浏览着信息,内心沸腾了,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正在通过手机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伟大变革与砥砺创新。
  “手机功能太全了,我可以通过手机做很多事情,而且又方便又快捷,连购物交易都不用现金了。”李小仓说。
  如今,在这乌蒙山深处的边远乡村,也能通过手机的强大功能,让山外的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因为通讯设备和手段的变革,山乡人家获得信息的方式与途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记得2003年以前,我们这里唯一的手摇电话机是坏的,程控电话没有机站装不进来,没人买得起手机,买得起也没用,没信号打不出去。”李小仓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通讯靠吼,对于当时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威宁农村而言,这是常事儿。这一现状,在当地可以延溯到21世纪初,手摇电话机是坏的,程控电话出现断档,手机通信没信号,山高林深让这里成为了信息孤岛。
  “那之前,我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太简单、太粗暴。”李小仓说,“有事找人,就隔着河喊,隔着山喊,扯着嗓子喊,实在喊不了,只有过山跨河,徒步传递了。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回望历史,书信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通讯方式,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以见字如见人的独特魅力依旧未被淘汰,家国情怀,旧日时光,在一封书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张邮票,数日等待时光,便能跨域空间,实现情感传递。
  “写信回家?太难了。那时我还在朝鲜战场,写给家里的信要一月多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至今都不知道那些信有没有寄到家。”该村中心组92岁的退伍军人沈银章回忆说。
  那时,山里人要给远方务工的儿子或者远方的亲人写信,得请人代笔并支付高昂的润笔费和邮寄费,总是太奢侈,离百姓生活太远。
  “拍电报就更贵了。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没人愿意拍电报。”沈银章说。“那年,谭金华在外地务工意外死亡,就是拍电报回来通知的。”
  因为贵,一般家庭无力承担,拍电报这种通讯方式只能被淘汰,退出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威宁的通讯发展,从手摇电话到程控电话是一次从官到民的分水岭,这是一次电信业的升级。
  早在手摇电话时期,这一通讯方式从军事领域和政务领域解放到社会领域,随后进入到群众的视野和生活,并开展了公共电话亭业务。民用电话需要目的终端电话员跟通话人提前预约,如果爽约则接通后找不到人,无法实现有效通话。
  到程控电话时代,呼叫更为方便,公共电话亭业务发展到顶峰。随着程控电话的普及,连街边的小卖部也能打付费公共电话,后因手机的普及无人问津,但程控电话却在百姓家庭延用至今。这一通讯时代的来临,标志着通讯设施进入到现代化水平。
  “那时,我家开过小卖部,有台球,有电话,台球和电话的生意很好。”金钟镇食品站退休职工赵康朝说。
  程控电话出现的早些时候,因家庭电话尚未完全普及,出现了BP机。“有事,呼我”,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们得意地露出挂在腰间皮带上的BP机。收到传呼信息后,就近找公共电话亭回电话。进口的摩托罗拉一代像块砖,很结实的样子,二代则小巧了一些,外观更好看。后来是波导,支持中文。
  作为80后这一代人,这是记忆中重要的存在,因为拥有一台BP机绝对是身份的象征。买得起、用得上一台BP机,这一定是年轻时代的成功人士了。
  再后来,BP机普及,通讯进入到1G时代,摩托罗拉3200商用“大哥大”出现,这是当时的通讯之王,体积巨大,极不便携。但好景不长,2G设备登上历史舞台后,“大哥大”很快被淘汰。据35岁至55岁年龄段的人们回忆,全威宁也没有几台“大哥大”。
  2000年至2007年,威宁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街头巷尾手机店随处可见,走街串巷的人们一边走一边与人大声通电话。
  2007年以后,通讯工具从技术积累期进入了技术爆发期。伴随网络时代的迅速兴起,智能手机颠覆了威宁人对通讯的认知。安卓、M8等国产智能机已经从昔日的技术追逐者变成了今天的技术领导者。
  智能手机改变着威宁,将通讯从文字、语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了通讯更多的可能。如今,威宁人已经基本达到人手一台手机,小孩和部分老人买了2G时代的手机,百姓群众则全是智能手机。
  回到金钟镇文昌村新仓组李小仓的手机世界,他自豪地说,我可以通过手机,给远方的朋友发送自拍,同亲人视频聊天。除此之外,我的手机还可以依靠app,实现网购、支付、娱乐等功能,让我享受着更为便捷的生活。
  “太方便了,智能手机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要是没有手机,我们似乎寸步难行。因为,我们已经回不到从前了。”李小仓说。
  如今,李小仓通过智能手机的聊天、视频、浏览网页等网络功能,获得了最顶级的体验,而且足够简单,足够专一。
  “就某一项功能,智能手机比电脑更实用。”李小仓说。
  通过手机,email、QQ、微信、陌陌、钉钉、子弹短信、新浪微博等等,让威宁与时代一起,大踏步地进入了自媒体、线上交易等功能集合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通讯工具的变迁史,从硬件到软件,从智能机到微信微博,本质在于通讯形式的变化。从文字到语音,从语音到图像,智能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时至今日,威宁建县65年,与中华民族一起风雨同舟,见证辉煌,通讯工具的改变演绎了威宁65年的精彩。
  “通讯靠喊”的喊山人、书信往来时代已成为上辈人的记忆;福尔摩斯电码发报机、手摇电话、程控电话、BP机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进了博物馆……
  如今,政务办公、移动通讯、联通通讯、电信网络等服务领域,其水平正在不断完善,走上了网络发展的快车道,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影响着威宁,改变着威宁。
  目前,5G时代让威宁人拭目以待,5G的上市与运营,又将给威宁带来什么呢?5G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机器计算将从本地转移向云端。在5G的加持下,无论是智能机还是其它通讯工具,或都将迎来形态上的巨大变化,成为物联网的中心。
  更有,“数字中国”建设在贵州落户,成绩斐然。贵州正成为“世界的大数据中心”,5G等前沿应用有序开展。贵州通过一条条通信信道、数据链路、产业链条、人才桥梁和创新网络,搭建起了知识传播、经济共享和协同发展的高速通道。
  威宁,准备好了吗?威宁,正在准备着。“六项小康行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威宁将依托“讯”的发展与变迁,走上信息高速,迈上通讯小康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