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石榴熟了
作者:唐爱梅 赵伟 张轲 时间:2019-10-29 阅读:227
双河石榴熟了
——羊街镇双河村发展种植软籽石榴助农增收小记
记者 唐爱梅 赵伟 通讯员 张轲

丰收

采摘石榴

丰收

采摘石榴
走进羊街镇双河村,村活动室前立着一个大大的红石榴雕像,文化墙上绘着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旁边写着“致富树”三个字。活动室旁就是双河村的软籽石榴示范种植基地,以此为中心,示范引领,带动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在双河村遍地开花。
基地里的石榴树只有成年人身高的高度,但枝桠上却挂满了果实。石榴硕大饱满,色泽艳丽,口感清甜,在市场上价格高、销路好,大大增强了种植软籽石榴的农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追溯到几年前,双河村还是一个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部分烤烟种植大户,少部分人富了起来。但在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伟的心里,他希望每个村民都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都能靠着勤劳双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奔向小康。
如何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这个问题一直在刘伟的心中盘旋。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刘伟前往昆明,在当地买了两个软籽石榴,刘伟说:“我当时吃了那个石榴,口感非常好,当时就追问商贩是哪里产的,想着我们村可能也适合发展种植软籽石榴。”
发展种植软籽石榴的想法萌芽后,刘伟多次和村支两委商议,从各地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测量海拔、研究土质,组织村民前往云南省会泽县参观学习软籽石榴种植管理技术。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村支两委组织村内致富能人、在外务工人员、群众代表以及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决定以种植软籽石榴作为双河村主要产业。
为了掌握软籽石榴种植管理技术,村支两委干部通过自学、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学习,回到村里后又将技术传授给村民。不仅如此,双河村还多次出资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发展石榴种植产业所蕴藏的经济价值。目前,参加过考察学习的村民已多达200余人。
曾坐着旅游大巴前往会泽县石榴基地参观学习的村民刘万召说:“当时我们去基地里,他们种的石榴长得非常好,基地里的石榴都已经通过订单销售卖出去了,销路很好。参观了之后,我觉得种石榴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双河村结合自身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沛的优势,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于2018年1月发展种植软籽石榴2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50亩已经全面挂果。在核心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下,目前全村石榴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
刘伟说:“建立核心示范区,就是想让村民们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是可以种出软籽石榴的,而且口感正、品质好,上市时间较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是想通过核心示范区,教会村民怎么种植如何管理等。”
时下双河村石榴产业核心示范区喜获丰收,每亩产量预计在45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可达1万元。这像红宝石一样的石榴果实,为双河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刘万召看着示范区的石榴树上结出的硕大果实,感慨道:“还是要管理好,现在我看到这些石榴结得那么好,我就有信心了,以后好好跟着村上学习技术,该修枝修枝,该施肥施肥,这是个辛苦活,偷懒是要不得勒。”
刘万召早已算好了经济账,他种植了300棵石榴树,今年开花,预计明年挂果,5年后能到盛果期,届时一棵石榴树保守估计产出30斤,每斤12元左右,每亩88棵,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
刘伟说:“我们考察下来,盛果期一棵树可产100多斤,所以只要我们好好管理,石榴带来的经济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为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双河村还采取林下套种蔬菜和自主培育石榴苗的方式进行耕种,共计套种西兰花、莴笋2000亩,每亩可助力农户增收4500元左右。
通过林下种植,不仅实现了一地三收,还充分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村民石荣竹说:“我家流转了4亩地给合作社种石榴,每亩地流转费1000块钱。我们还每天跟着在里面种石榴,一天80块钱的工资。”
基地建起来以后,百姓受益,基地一天最多可带动60人就业务工,务工工资为70元-130元。村民们不仅实现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在基地里学技术、淘经验。
除了在基地里学习种植技术,村支两委还会不定期在现场开展田间教学课。刘伟介绍:“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我们会组织群众到现场来学习,经过一年不定期的技术指导,我们村80%以上群众都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
在双河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好引领带动的作用,谋划发展蓝图,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可靠可行的发展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双河村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刘伟说:“下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发展好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