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0-31

执报之手,与报偕老

作者:觉俄卡如 时间:2019-10-31 阅读:207


 执报之手,与报偕老
——我与贵州日报
觉俄卡如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的机关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是一份获得过全国“百强报纸”荣誉称号的报纸,也是一份我很喜欢、经常看阅的报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教书育人,生活枯燥至极。一天,无意间在办公室发现一份学校领导从教育辅导站带来的《贵州日报》,我随手捡起来一看,从此爱不释手。
  之后的每个日子里,只要遇见《贵州日报》,无论如何,我总是喜欢拿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新闻或文艺作品,认真地阅读,单调的生活因而充满墨香味。
  到了新世纪的时候,我已经从异乡的山村小学调回到故乡乌江源头的镇中心小学。那时候,《贵州日报》是学校必订的一份报纸。
  每天中午,当大多数老师回家去吃饭或午休的时候,由于离家远,我没有回去,于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在众报刊之中挑选《贵州日报》来看。
  其间,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文艺作品,还会偷偷地带报纸回家,把作品剪下来,用洋芋当作浆糊粘贴或夹在笔记本里。
  如今,翻开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油墨的芳香依旧扑鼻而来,而那上面的许多作品,是从《贵州日报》上剪下来的。那些作品,曾作为日子的盐,点缀着庸常的生活,喂养过我独孤的灵魂。
  八九年前,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从学校调到县报社,从一名教师改行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从此看阅《贵州日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这时候,网络已经很发达,看纸质报纸的时间总是少一些,而《贵州日报》电子版则不容错过。每天一到单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点开《贵州日报》电子版看。从头版看到最后一版,从时政新闻看到社会新闻,从综合健康版看到文艺娄山关……
  出于工作需要,看时政新闻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出于个人爱好,看文艺作品的时间也不少。特别是当自己的新闻或文学作品在《贵州日报》上发表时,那种喜悦与兴奋,比捡到钱还高兴。
  如今,我会写点时政新闻,一分为二地说,与从《贵州日报》等报刊上汲取的营养密不可分。还记得,每次当读到记者赵国梁采写的新闻作品时,我总是反复研究,逐字逐句学习。
  特别是去年,我能够成功地加入毕节市作家协会,成为其中的一名正式会员,与《贵州日报》“娄山关”上刊载的数坨“豆腐块”也紧密关联。
  这些年,我在工作之余,痴迷于写散文诗和散文。可是许多自以为感觉良好费尽心血写出的作品,投出去如石沉大海,一点音讯也没有,不要说纯文学刊物不用,就连许多小报内刊都不发,极大地打击了我的积极性,让我心灰意冷。想不到投到《贵州日报》的一组散文诗,不久编辑就给我编发了三章见报。这对于在文学路上苦苦追求而迷茫中的我来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强心针。因为我知道《贵州日报》“娄山关”是一个在文学圈内影响力极大的文艺副刊,许多文艺爱好者都以能在这里发作品为荣。
  说不尽的《贵州日报》情,道不完的《贵州日报》缘。一路走来,我已经四十不惑,感谢《贵州日报》编辑的关心关爱;感谢《贵州日报》编辑的提携鼓励。
  执报之手,与报偕老,我老报不老。《贵州日报》,一份众报之中,我曾经、现在和未来喜欢的报纸之一,在您70周岁生日之际,祝福您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