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草海”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者:廖鹏飞 时间:2019-11-01 阅读:464
在异乡“草海”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浅谈李万福的诗歌
廖鹏飞
自上次与万福兄草海一别后,至今已过了十来年,期间在昆明、遵义见过两次,也不过只是匆匆话别。平日里,逢年过节时电话问候一声,聊聊近况,联系也算不上频繁。不过,我仍能大概知道万福兄这些年来在教育和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就其写作来看,诗词文赋各体均有涉猎,古典语与现代文亦能娴熟驾驭,文章屡见于各类报刊杂志,有的还发表在了《诗刊》《词刊》上,可见万福兄用功之勤勉、创作力之旺盛了。前不久,万福兄邀我对他的作品谈谈认识和看法,刚开始我有些犹豫,因为彼此太过熟悉,先入为主可能会对作品的理解形成某种遮蔽。不过,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张“知人论世”,那么我对万福兄的熟悉便成为了一种优势,况且十来年的分别和云贵高原的阻隔这一时空距离,也多少能让我作有距离的客观性观察。于是,有了这些“自以为是”的理由,我便鼓起勇气走进了万福兄的文学世界中。
近来阅读万福兄的大部分作品,会发现“草海”是其重要的写作题材,无论是古典诗词与文赋,还是现代诗歌和散文,“草海”都是常见意象,而且以“草海”意象为核心形成了“草海”意象群,比如黑颈鹤、海菜花、韭菜花、枫叶、梦菊、幽兰、飞鸟、牧羊姑娘等等。这些“草海”意象群通过诗人细腻笔触和浪漫想象,逐步构建出了一个独特的文学“草海”之境,诗人在这个文学空间中抒情言志,自由驰骋,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李万福建构的文学“草海”之境,可借用王国维“写境”与“造境”之说作一解读。“写境”侧重客观的模仿和写实,“造境”偏于主观的想象和虚构。
对于“草海”之“写境”,《草海赋》具有代表性,文章从草海“其地”“其景”“其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草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赋作文采斐然、气势宏大,饱含了诗人对草海的热爱。古典诗《草海感怀两首》中对草海的描写,“远眺群山映碧峰,静泊舟上看鱼腾”(《其一》),“浪涌高原凭鸟跃,云飞草海惹鱼喧”(《其二》),诗人远眺俯察,视野开阔,安静泊舟观看鱼儿腾跃,动静互衬,还有浪涌鸟跃云飞鱼喧,生机盎然,两首诗境界开阔、节奏明快,生动勾勒出了草海的扩大与充满生趣的特点。词作《南乡子.春日江畔漫行》上片:“新燕正修巢,一点花红雨后娇。江岸独行春色好。悄悄,吹绿东风柳千条。”通过对新燕筑巢、雨后花娇、千条柳绿等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以清新自然的表达风格展现了草海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李万福现代诗中,“草海”之“写境”,也是随处可见,“草海的晚霞铺满天空/薰衣草摇曳生姿/这多情的傍晚/炊烟迷恋着鹤飞翔/孤燕斜飞四处张望”《 梦里花开花落》,“寒风铺天盖地划过鸟巢/黑颈鹤窃窃私语的声音若隐若现/海菜花在无眠之夜受孕/一片辽阔的水域酣睡在远方的村庄/打湿了溢满在群峰上的目光/一曲箫声响/荡漾在草海的怀抱”《 今夜风在哭泣》,诗人在现代诗中对草海意象的运用显得更加自由,借助意象所传达的情感也更加的个性化,比如炊烟迷恋、海菜花受孕、打湿的目光、草海的怀抱,这些意象极具私人化,具有象征主义意味,是诗人独特的感受,从而更加丰富了草海之“写境”的内容。
李万福之所以如此钟情于草海的书写,除了草海作为优美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魅力外,更主要的或许是诗人作为异乡人的缘故,在陌生的环境里面,优美壮阔的草海自然成为诗人诗意的栖息处。因此,在创作中诗人用大量真实的“写境”以表达直接的观感,映照草海给异乡人带来的惊异。随着对草海认知的深入,个人更多情感的投入,经过文学性的想象和虚构,“造境”下草海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充,随之也就寄托着诗人更加深厚复杂的思想和情感。“造境”中,现实的草海逐渐进入诗人的“梦”境,成为情感的治愈之地,“梦里花自飘零/草海的微波不停翻卷/一叶扁舟荡来荡去/冷月无声”《梦里花开花落》,诗人孤寂飘零,在梦中自我疗伤。“造境”中,诗人以梦中的游鱼和黑颈鹤自况,寄托内心无尽的忧伤,“睡梦中看见遍体鳞伤的游鱼/闪着澄澈的光芒,心却无比荒凉/黑颈鹤飞过 无法丈量忧伤有多长/海菜花怒放 无法燃烧滚烫的目光”《有一只鸟从草海飞过》。“造境”中,诗人低落起伏的情绪可变得高昂,“黑颈鹤越过/寒冬的姿势/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可黑暗中飘荡的精灵/却在光滑的神经上诗意起来”《寒冬之夜断章》,而且“燃烧的草海/滋养着荒原的灵魂”“燃烧的草海/你寂寞得只剩下孤独/寒夜里却依然绽放着光芒/即使遍体鳞伤也展翅翱翔”《燃烧的草海》。通过对照阅读这些来自不同诗歌中的诗句,我们发现草海及其相关意象群已基本脱离物理属性而变成了诗人的主观再现,并且以“互文”的手法来反映复杂而纠结的情感,脆弱中充满着勇气,失望中寄存着希望。
“造境”可以让诗人在想象的文学空间中自由驰骋,随意挥洒,是诗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表现,李万福对于草海之“造境”已初见轮廓,假以时日,或可蔚为大观。
李万福的一些咏物诗也值得注意,比如表现高洁之志的《咏兰》《梦菊》,头颅高扬的《石林》,冲破束缚的《韭菜花》,忍辱负重的《树根》等等,作者托物言志,追求高贵品质,具有中国传统文人风骨,令人敬仰。而其厚重的故土情怀也让人动容,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在他不少作品中或隐或显的出现,体现了诗人紧紧附着于土地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