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1-06

贫困乡镇的“脱贫攻坚队”

作者:杨昌雷 时间:2019-11-06 阅读:343


   龙场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是威宁深度贫困乡镇,全镇辖32个村(社区),目前还有13个村未出列。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毕节市委组织部从市直相关单位选派24名驻村干部到龙场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他们肩负着“带领贫困村突出贫困重围,共谋发展同筑‘中国梦’”的初心和使命,组成了深度贫困乡镇里的“脱贫攻坚队”,在龙场镇谱写了一曲曲脱贫攻坚的动人的歌谣,在该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强基层组织,强基固本促脱贫
 
  驻村工作组进驻后,驻村干部们一刻也没闲着,进村入户,展开了脱贫攻坚大走访。挨家挨户了解民情、民意,普查群众致富短板,想方设法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路径。
  黄训平是市财政局副县级干部,目前挂任龙场镇党委委员、副书记,分管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同时联系市直单位帮扶龙场镇项目工作。
  到任龙场镇后,黄训平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开展对贫困户的遍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与镇村干部一起,积极谋划全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黄训平说,要想脱贫,抓好党的建设是第一位的。
  在他的带领下,龙场镇迅速行动起来,抓党建促脱贫、建设健全党的活动场所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组织生活、火热掀起党的扶贫政策宣传,不仅把党的好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充分激发起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还充分发挥党员的致富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行动起来决战“贫困”。
  据统计,自2016年开展帮扶龙场镇以来,市财政局共为龙场镇争取到各类项目29个,涉及资金达1811.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0个,资金1501.8万元;产业发展项目3个,资金246万元;工作经费项目6个,资金63.7万元。同时,市财政局作为市帮扶龙场镇常务副指挥长单位,协助指挥长落实龙场镇扶贫项目4个,划拨专项资金460万元,为龙场镇如期脱贫提供了强力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真蹲实住,争做群众“贴心人”
 
  在解决群众困难方面,毕节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驻龙场镇平街村第一书记张君鸿说:“我宁愿跑断腿也不愿意看到群众失望的眼神。”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自己花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克服平街村山高坡陡的艰苦自然条件,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
  村里贫困户亢周全因家庭较为困难,孩子面临辍学危险,张君鸿立即协调龙场二中,为亢周全的孩子免去了早晚餐费、校服费和住宿费。贫困户刘刚家住房偏远想村子主干道附近换地建房,张君鸿为刘刚解决地基问题前前后后帮忙跑了30多次,村民才同意和刘刚调换土地……
  他还充分利用自己农业专家的身份,积极为群众谋划农业发展,带领群众在平街村种植莲花白100亩、软籽石榴90亩、板栗135亩、小黄姜30亩,同时全程提供肥料和技术指导,确保群众种有所成,成有所收。
  曾经因为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一度退缩的张君鸿,现在说起群众工作已经很有心得。他说:“要拉近干群关系,主要还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民忧。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认可,工作起来也才有底气。”
  田井平是市农科所园艺研究室副主任、驻龙场镇仙龙村第一书记。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群众的思想;大家一起奋斗,社会正能量将会充满人间。”
  到任后,他积极组织开展村企教育座谈会和感恩教育培训,教育群众丢弃以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
  同时,他还各方奔走,积极协调相单位、企业和爱心人士对龙场镇的捐赠帮扶。
  今年6月,成功协调他的母校——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捐赠电脑30台,发放给龙场镇津海村、营田村、宣丰村、宣丰小学以及仙龙村用作村级办公;协调毕节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18册;协调有关企业捐赠打印机3台、投影仪1台、发电机1台以及体育设施若干、办公桌椅、沙发等设备一套;他还“拉下脸皮”向亲朋好友筹得资金9000余元,用作购置仙龙村无线广播系统和村级合作社活动板房建设……在他不遗余力的奔走下,村级阵地一天天壮大起来,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李玉国是毕节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财务监督管理科和产权登记管理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龙场镇干河村第一书记。到任后,他实实在在开展工作,帮助群众办实事。干河村村民赵满才、李玉才、李满书等3户贫困户的连户路被挖断了,他积极从有关方面协调资金9000元,由赵满才等人投工投劳,在河道上修建简易桥梁一座;发现红岩组马广书、李启苍等养殖户养殖场存在资金周转困难,规模发展受限,急需贷款解决的情况后,他主动联系威宁县邮储银行,亲自驾车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威宁县邮储银行办理贷款手续,最后成功解决了养殖户们的燃眉之急。
  他说,驻村干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到工作的始终。
 
情系于民,勇闯脱贫攻坚路
 
  在白花村提起韩英杰,白花村的群众是直叫一个“好”。
  韩英杰,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现任龙场镇白花村第一书记。自2018年3月到白花村任职以来,认真履行“一宣六帮”职责,带着任务,夯实基层,扑下身子,担民忧解民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8年3月之前,百花村是龙场镇唯一不通公路的村。
  交通不便,严重影响制约着村民生产生活,同时也是该村致贫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了解情况以后,韩英杰带领村两委班子,把修路作为全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首要战略任务,在他的多方协调下,帮助百花村修建了道路8.8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百花村群众出行条件。
  他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所在单位及部门的行业优势,抓医疗保障促脱贫攻坚。一是向市卫健局协调,争取到优先实施白花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35万元,已竣工待验收,即将投入使用;协调单位医疗专家,到白花村及龙场镇开展健康扶贫大型义诊2次,接诊群众400余人次,并帮助村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档案;协调对口帮扶医疗专家,为邓三姐、冯乾英、鲍正奎家属等患慢病贫困户送医上门,解决患者就医难问题;在走访了解到石口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粉才户,因其妻子冯乾英患脑梗、中风后遗症,长期在家养病后,他主动协调联系市三医廖烨纯副院长对口帮扶石口组杨粉才家。通过廖烨纯副院长定期上门走访帮扶,上门问诊送医,为杨粉才一家解决了就医难问题。
  周祥燊,毕节市卫生健康局人口计生科科长、龙场镇白岩村第一书记。
  上任之初,为了开展工作更便捷,经过和妻子商量,他付了首付款购买了一辆越野车。他的私车,不仅自己到镇里开会用,就连日常的下队,也是私车当作公车,油钱也是自己掏腰包,谈起这些经历,周祥燊一脸苦笑:至今的按揭贷款都还是妻子在支付。
  但是,周祥燊没有怨言。他说,组织选派他到百花村工作,他就有义务做好一切工作,自己掏点钱也没什么,主要是要让他的工作在群众身上得到实惠。
  到村工作一年多来,他走遍了全村的所有贫困户,给群众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41场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77件次,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声音进万家,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通过各种渠道共落实帮扶资金68.6万元,用于龙场镇8个村购买办公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白岩村百花组的提灌饮水工程;2019年,协调帮扶资金53万元,在白岩村新建村公共厕所一座、浴室一间。剩余资金用作补齐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的短板。
  作为卫生领域下派的干部,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积极对接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市红十字医院等到龙场镇开展义诊活动6次,为50名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发放常规药物3箱;免费为0到12周岁的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在龙场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黄训平们,只是市委组织部下派的24名干部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下派干部,他们带着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是党的好助手,人民的勤务员。他们始终心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工作理念,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役中谋篇布局、精准发力,带领贫困群众闯过一道道难关、化解一个个问题,保证龙场镇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