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和就业服务
作者:毛庆松 时间:2019-11-13 阅读:194
本报讯(通讯员 毛庆松) 近年来,威宁以已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为工作目标,全力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和就业服务,确保搬迁贫困劳动力“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中心多窗口”。采取“一中心多窗口”的模式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6个安置区安分别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窗口,由人社部门、经开区组织部、县就业扶贫劳务公司等部门派专人驻中心和窗口全面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同时,在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咨询平台,全面收集全县企业用工信息录入平台,求职者通过就业咨询平台可以查看县内企业岗位用工情况和联系方式,实现自助求职服务。
摸清底数建台账。以移民部门易地扶贫搬迁数据为基础,结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212”后续扶持工作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及就业工作实行包保管理,由社区干部和街道干部不定期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全面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培训信息及就业创业信息等内容,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并按月实现动态更新。
强化服务促帮扶。结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212”后续扶持工作机制,即街道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就业服务、低保服务、社保服务、孕产期咨询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少年幼儿免疫服务、残疾人专项服务、老年人专项服务、金融服务、外出务工人员代办服务、应急服务、素质提升服务,从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从各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对搬迁户就业服务实行包保管理,由包保责任人定期深入搬迁家庭摸清搬迁劳动力就业情况,针对性开展就业和培训帮扶,确保动态清除搬迁“零就业”家庭。
开展培训强技能。根据县内外企业用工需求,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和就业需求,采取“课间”与“车间”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以家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民族特色手工艺制作等工种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目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8727户11515人,其中2018年职业技能培训6149人,2019年搬迁新生活及政策知识培训3585人,职业技能培训1781人。
拓宽渠道促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开发“十大员”岗位、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扶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大力拓宽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渠道。以“春暖乌蒙”“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契机,加强与五里岗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各类企业的沟通对接,大力收集各产业用工岗位信息,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向搬迁劳动力宣传就业岗位。2019年以来,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召开招聘会12场,向搬迁劳动力提供可容纳5000余人就业的用工岗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