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调结构 赤子丹心助民富
作者:唐爱梅 罗纱 时间:2019-11-14 阅读:228
因地制宜调结构 赤子丹心助民富
——记云贵乡检角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光
记者 唐爱梅 罗纱

王文光在基地里采摘辣椒

王文光在基地里采摘辣椒
冬天的云贵乡检角社区常笼罩在茫茫白雾之中。辣椒采收时节,走进该社区辣椒种植基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光正在基地里察看辣椒长势,不时向工人了解辣椒市场价格。
王文光说:“我们社区海拔适中、水源充足、阴雨天较多,发展蔬菜种植有一定的气候优势。”
发展蔬菜产业是检角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新举措。长期以来,苞谷、洋芋一直是检角社区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户经济收入较低。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检角社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头发展种植辣椒、魔芋等产业。
今年,检角社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共种植烤烟2600亩、核桃1000亩、猕猴桃400亩、板栗200亩、辣椒220、魔芋180亩。在养殖方面,社区采取村社一体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分散养殖的方式,发展养殖能繁母牛200余头。
检角社区共658户30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694人,截至2018年已脱贫110户,剩余69户计划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如何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的难题一直萦绕在王文光的心间,今年63岁的他已经在检角社区任党支部书记13年,如今的检角社区修通组组通公路19公里,将干净健康的自来水引入千家万户,基础设施正不断夯实完善,变化他看在眼里,却也始终将贫困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
“不干不行,不干带动不了老百姓。”王文光说。
早在2017年,王文光就成立合作社发展牧草种植,不料种出的牧草当地根本无法消化,加上运输成本高,牧草只能白白浪费在土地里。但王文光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失败经历而灰心丧气,反而让他更加脚踏实地,懂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社区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产业选择。
立足于社区实际,王文光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辣椒、魔芋种植,覆盖社区内的贫困户,更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就业难题。
王文光介绍:“我们的辣椒基地和魔芋基地一年大概能带动300余个劳动力就业务工,在基地里每天的务工收入是100元,能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据了解,检角社区今年种植辣椒220亩,亩产在3000-4000斤,均价为2元每公斤。
与发展传统农业种植相比,辣椒种植更受老百姓青睐。
居民王文武笑着说:“辣椒种起来不费力,我今年套种在核桃树下,收成不太好,今年预计收入在两三万元左右,明年我打算用好地种好辣椒,种辣椒收入还是不错的。”
今年,王文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核桃树下套种了5亩辣椒,不成想收入很不错,市场价格也好,这让他信心大增,计划明年发展种植好辣椒产业。
王文武今年56岁,妻子重病缠身,家里还有3个孩子在上学,他说:“自己穷无所谓,我再苦再累也一定让娃儿读书读出头。”
王文武一家属于贫困户,领到产业发展资金后他买了2头能繁母牛,其中1头即将产下小牛犊,再加上今年种植辣椒所得的收入,大大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底气。
常年在外打工的王文林也回到老家种起了辣椒,他今年种植辣椒10亩,预计收入在4万元以上。
迫于生计漂泊在外,如今回到家乡发展产业,王文林感慨道:“种辣椒比打工好。”
辣椒易于种植管理、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看得见的产业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每每有居民和王文光说明年要种更多辣椒,早日富起来,他都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王文光常常穿着一双靴子在社区里踱步,他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的同时,也在心理思索着检角社区的未来发展之路。
王文光说:“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我们发展辣椒、魔芋产业覆盖全村贫困户,带动就业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发挥好村社一体合作社的管理作用,帮助贫困户养好能繁母牛,做好产销对接工作等等。下一步,我们社区计划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0亩,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此外,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让我们的蔬菜卖得更好、走得更远,让老百姓早日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