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着力推动组织化劳务 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赵琴 时间:2019-11-14 阅读:195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全力构建培训、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组织化劳务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着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水平。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整合全县各类培训资源,强化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以劳动力就业信息采集数据为契机,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大力开展“三间一代训”(田间、车间、课间和以工代训),涉及维修电工、中式烹调师、畜禽饲养员、刺绣、电焊工等工种;以乡镇(街道)为培训监管主体,由各乡镇(街道)统筹组织党政办公室、乡镇(街道)扶贫办等部门及辖区内民生监督员组成监管组,实施全程监管;培训期间,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双随机”监管,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监管组,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开展抽查监管。
着力拓宽就近就业渠道。结合实际情况,抓住气候环境优势,按照产业特点和发展布局,加快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步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委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扶持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切实带动农村劳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不断优化园区投资环境,推进园区绿色发展,重视培育企业之间关联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以工代训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并以“春暖乌蒙”“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契机,在工业园区搭建招聘平台,解决招工难题;采取“企业+车间+劳动力”的模式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减免厂房租金、实施以工代训培训补贴等措施,引导县内外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入驻车间生产,吸纳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开展“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专岗;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工作,积极鼓励支持村(居)两委带领村级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组建劳务工程队,承揽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程或劳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着力健全组织化劳务服务体系。在全县组建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分公司、合作社),确保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全覆盖。鼓励县内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分公司、合作社)与县内外劳务输出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运营,形成就业扶贫劳务服务机构负责发展县内劳务经纪人,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劳务合作公司负责拓展省内外人力资源市场,发展驻外劳务经纪人,对接就业岗位,组织输出并提供就业跟踪、稳岗、劳动维权等服务的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链。
截至目前,威宁组织化劳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700人次,其中农业产业调整转移就业35874人次,工业园区企业吸纳就业15673人次,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500人,“十大员”转移就业7633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就业7436人,个体工商户就业55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