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作者:宋邦辉 孔春朴 余肖 时间:2019-11-20 阅读:312
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威宁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侧记
通讯员 宋邦辉 孔春朴 余肖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扬实干精神,通过“传承革命精神,修建红色基地;积极谋划协调,开展双拥活动;牢记职责使命,竭尽做好服务;树立一批典型,彰显军人价值”四个有力措施,把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传承革命精神,修建红色基地
沙河边烈士陵园是威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占地170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设施破烂不堪。为褒扬革命烈士丰功伟绩,威宁决定投入资金148多万元重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兴建纪念碑、台阶、场地硬化等设施。烈士公祭日期间,威宁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类代表500余人在沙河边烈士陵园举行公祭仪式,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继承先辈遗志,践行初心使命。
据了解,县退役军人局还将对羊街、梅花山、金钟、龙场等4处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使之成为乡镇的红色教育基地。
积极谋划协调,开展双拥活动
调整充实县、乡镇(街道)及各成员单位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种会议制、双拥联络员、走访慰问等工作制度。开展相关文艺活动和宣传,积极营造氛围。创建“拥军路”“拥军一条街”“军民共建广场”双拥文化苑、双拥文化墙。设立残疾退役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优先标志200个,在全县收费停车场、停车带设置“军车、现役军人免费停放”标示牌80余个并积极提供相应服务。走访慰问驻威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128.8万元。
截至目前,威宁共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760余万元。采取社会化方式发放优抚对象各类抚恤生活补助资金3355万余元,帮助各类困难优抚对象在思想上解惑、在生活上解困、在医疗上解难、在住房上解危。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30万元;安置符合条件者36人到事业单位上班,安置率达到100%。
牢记职责使命,竭尽做好服务
成立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共接待退役军人来访2000余人次,来电600余人次,处理上级及县本级转办信访案件23余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采集退役军人信息15976条,悬挂光荣牌15623户。办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50人次。动员154人报名参加汽车驾驶、汽车维修培训、中式烹调、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动员500人退役军人参加免费高等学历提升,推荐141名退役士兵到澳园地产、威宁殡仪、县法院、特巡警大队、威宁雪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就业。
此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制度,先后两次为优抚对象免费健康检查6300余人次。实现重点优抚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对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在合医报销和二次补偿的基础上,对剩余合规费用给与100%补助,2019年以来,发放医疗补助金35万元。
树立一批典型,彰显军人价值
为彰显退役军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敬的职业,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宣传,推送出了一大批退役军人先进典型。
“健康扶贫”先锋——杨雪书,从部队退役后,二十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一个外行到专家。使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达到了国家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走在了全省前列。2019年被评为“毕节市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
陈斌——退伍不退色、决战脱贫攻坚战。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带领社区两委修建通村通组路18.42公里,实施了危房改造231户,落实了全社区饮水安全全覆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方式进行产业调整2000余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一名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新形象。2019年被评为“毕节市最美退役军人”。
在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等领域涌现出了如王德聪、李万军、蒋明、徐永康、王应祥等一大批退伍军人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