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1-22

选好产业念好“经” 昔日瘦土也生“金”

作者:   时间:2019-11-22 阅读:175


 (上接1版)中高产业带布局优质马铃薯产业46000余亩;第四个中高海拔产业带,发展核桃和苹果为主的经果林,核桃种植面积69000余亩,苹果12000余亩;高海拔产业带以养殖业为主,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发展养殖业,养殖牛11000余头、羊8000余只。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土地破碎,产业结构单一的劣势逐渐变成优势,“山顶戴帽子、山腰结果子、兜里揣票子”的高效农业产业格局初显。
  龙场镇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全镇32个村(社区)中有24个贫困村,其中13个深度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78户21838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3263户17125,今年拟脱贫要1115户4713人,时间紧、任务重。
  今年6月以来,该镇在32个村(社区)共规划实施了3800亩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确保一村一基地实现全覆盖。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将利润的百分之70给贫困户进行分红,同时吸纳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
  “我们平时来基地务工,一天有70块钱,这样算下来,比自己种庄稼划算多了。”刘永飞说,除了分红和务工收入,得益于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还养了3头牛,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干河村全村543户24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92人,今种植烤烟760亩,并通过一村一基地种植蔬菜200余亩,每户养殖两头能繁母牛,可带动137户700余人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干河变甘河,田群众日子越来越甜。
  距干河村18公里的青友村也是实施“一村一基地”种植项目的村之一,目前基地种植的花菜正在采收。
  “我们种植了250亩花菜,亩产在3000斤左右,每亩有2100元以上的收入。”青友村党支部副书记松泽江说,花菜采收完之后,村里还将发展辣椒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增收渠道。
  如今,龙场镇产业结构调整立竿见影,群众脱贫致富吹糠见米。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我们又规划布局了11万余亩产业带,计划种植马铃薯65000余亩、蔬菜37000余亩、中药材5000余亩。”杨瑞泉表示,龙场镇将在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群众享受产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