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着力打造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赵琴 时间:2019-12-09 阅读:213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今年来,威宁紧紧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体系。成立易地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工作举措,在基地规划、资金筹措、土地流动、配套建设、劳动力组织、市场对接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统筹;强化乡村落实。基地所在乡镇(街道)根据基地规划,扎实做好涉及土地的流转工作,并在基地周边建劳动力住宿点,对务工群众实行统一住宿安排、统一管理、统一劳动、统一考核,形成了规范的务工管理体系。
强化组织方式,规范利益分配。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由县农投公司牵头,与开心农业、同心弘盛公司、金丰公社等长期从事蔬菜种植销售的经营主体合作,采取合同等方式约定各方权利义务,负责县城周边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的管理运营;强化贫困户参与。采取“保底工资+绩效工资”和“入股分工”双轨利益制分配方式,组织边远贫困乡镇的贫困户到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务工发展。将财政扶贫资金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量化到6.5万名贫困户,所获利润按经营主体占40%,县农投公司占60%进行分配(其中:55%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分红给全县今年脱贫的贫困户,3%为县农投公司管理费,2%为社区集体经济)。
强化组织推动,规范运营模式。按“农投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模式,依托气候和生态优势,以“三白”蔬菜种植为主,以豌豆尖、菜薹、香葱等特色蔬菜为辅,因地制宜布局蔬菜品种。由县农投公司统筹各个基地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协调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的收益分成。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产品规划、业务培训、组织生产、采收、分级、包装、市场销售等。贫困劳动力通过种植业务的培训,掌握种植技能后,根据龙头企业(合作社)统一的技术规程,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种植作业;按照“县级统筹、乡村落实”思路,基地劳动力组织“农投公司+乡镇+村”劳动力组织模式,由县农投公司统计各基地务工需求,县扶贫办根据需求劳动力名额分配到乡镇;乡镇根据分配名额组织各村宣传动员,并由村支两委将贫困劳动力组织到乡镇后,由乡镇统一送到基地务工;“经营主体+管理员+贫困户”的劳动力管理模式。由各基地经营主体提出务工需求,乡镇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并明确一名干部作为管理员到基地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