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2-09

王宗举:一个邮递员的“幸福邮路”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9-12-09 阅读:223


   一个邮递员,一辆邮车,他的工作范围是全乡14个村的投递业务;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每天60公里山路,他的行程全年超过21000多公里,每年送达邮件36000件以上;
  一份份党报党刊,一件件邮递包裹,在蜿蜒的山路上,及时投递到客户手里,这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他就是石门乡邮政投递员王宗举。
 
 
  11月27日下午,浓雾缭绕的石门乡年丰村寒意逼人,还未落尽的枯叶色彩尽褪,王宗举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逐村逐户把当天的邮件送到客户手里。
  “王医生,这是今天的《人民日报》,还有你的一个包裹,请签收。”王宗举一边搓了搓手,一边把邮件送到年丰村乡村医生王丽娟手中。
  王宗举说,年丰村只是他每天邮递的一个小站,每天早上天刚鱼肚白就出门,送完邮件回到邮政点时,已是万家灯火。
  石门乡是威宁最边远的乡镇,和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等接壤,全乡共有14个村2万余人,最边远的团结村离乡政府驻地有20多公里。全乡只有一个投递员,一个营业员,邮递员就是王宗举,营业员则是王宗举妻子。
  “就算开车送邮件,一天也跑不完全乡14个村,我每个星期一、三、五,送年丰村、观音山社区等一线村庄的邮件,星期二、四、六送女姑、团结等村庄的邮件。”王宗举说,因为路程远,任务重,他当邮递员11年来从不休息,也不请假。

 
  王宗举是土生土长的石门乡女姑村人。2008年开始从事邮递员工作,至今已整整11年了。
  只因热爱邮递这份职业,王宗举11年来从未后悔选择这份职业。
  石门乡常年阴雨绵绵,冬季更是雪凝交加,但王宗举从未停止过工作。他说,雪凝大的时候,就等中午气温稍高时出发,带上防滑链和铁锹等工具,一步步前行。
  为了及时把邮件送到群众手里,王宗举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快要到寨子时,他就提前十分钟告诉大家来取邮件。“每天光微信短信就发了200多条,守信守时是一个邮递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王宗举说。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王宗举从早上七点出发,送到晚上七点才到家,连吃午餐的时间都没有。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网购的人数倍增,邮件比以前翻了不止一倍。”王宗举说。
  但王宗举最感慨的还是石门交通的巨大变化,“现在每个村寨都修通油路,车都能开到14个村寨,方便太多了。如果是5年前,很多寨子都没有水泥路,车子开不进去,只能徒步送邮件。如今,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再累,我也觉得是幸福的。”

 
  作为一个邮递员,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人们在收到包裹时的那份喜悦。
  2016年4月的一天,大地开始复苏,春风送暖。王宗举在送邮件时,发现一封上写着:中国石门坎营坪村吴某兴收的邮件。这封邮件没有写清地址,按规定可以退回去。
  但王宗举想,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还写信说明很重要,不能耽搁了寄信人。于是王宗举将信送到营坪村,打听到吴某兴,把邮件送到他手里。
  原来,这是吴某兴失踪14年的女儿写回来的信。吴某兴是营坪村苗族同胞,她女儿在十五六岁时被拐卖到安徽省一个偏远的山村。14年来,吴某兴一直牵挂女儿的安危,但一直没有音信。
  吴某兴女儿不识字,这封信是她请别人写的,她只记得自己是石门坎营坪村人。
  一封信,让吴某兴和失踪多年的女儿得以相认,这让王宗举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王宗举觉得:“这比得到多少奖金都让人感动。”
  这只是王宗举邮递途中很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瞬间。
  “每一份邮递都承载着客户的希望。特别是送递高考录取通知书,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份邮件,而是把高考学子的梦想分享给一个个家庭。”王宗举说。
  邮递员是一份很普通的职业,但也是一份很重要的职业。正如王宗举所说,把每一个快递成功送到客户手里,他心里就有种踏实的感觉。这就是对邮递事业的热爱,也是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