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点燃青春爱国热忱
作者:沐春 时间:2019-12-12 阅读:19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习总书记对于历史与和平的深切感言。我们在感慨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被革命志士的战斗精神所深深感染。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1935年12月9日这一天,热血青年齐聚北平,举起战斗的旗帜,迈开勇敢的步伐,向着强权与黑暗发出了震天的呐喊。这一天,是中国青年崛起、觉醒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要革命,青年要奋起”。今日,一二·九运动已经过去了,可是一二·九精神却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一二·九精神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向腐朽与强权抗争,向着自由与真理进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是一二·九精神的传承者,更是其精神内涵的践行者与传递者。
一二·九青年学子的呐喊与斗争带领中国人民从蛮荒的迷信之地带入生命觉悟之地。青年学子就像一盏明灯,自己在觉醒,且发出无限亮光,更是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忱,照亮了中国大地的一切幽暗。一二·九运动的核心就是让人民从奴役的思想禁锢里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决策权与自由权,让人民在纷繁的社会荒芜处看见民主的希望和自由的亮光,让人民在人性朦胧之时看见人性的光芒、理想的智慧、以及文明的真谛。这就是一种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推动着当时的抗日进程,更是推动了社会文明发展的新进程。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与社会大环境,我们青年学子的挑战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出发时的思考、逆境时的选择、瓶颈中的创新、孤寂中的坚持等等。我们既要耐不住寂寞,也要耐得住寂寞。何为耐不住寂寞?那就是要在学习中有大胆地创新。突破知识瓶颈,解决相关短板,以创新锐意的新思维、新远见创造新的奇迹。何为耐得住寂寞?那就是撇弃浮华的心态,坚守一颗清苦之心,在反复试验、不停实践中要有一颗忍耐之心,在一次一次地错误与挫折之中要有一颗坚毅之心。与此同时,青年学子还要有家国情怀,将国家与人民放在生命中的首位,将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当做毕生为之奉献的事业。因为我们在狭隘的“小我”世界里无法施展才华,唯有将个人梦想与国家、人民紧紧联结,才能让梦想焕发“大我”的伟大光芒。家国情怀将党员干部个人的梦想升华,并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厚度、更宽的广度。这就是一二·九精神永存心间——“成竹在胸,运筹帷幄”,为民服务励志宣言——“直挂云帆,决胜千里”。
一二·九精神给我们带来激励、真理与启迪,这就是一道亮光,照亮我们心灵的幽暗与迷惘。根据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与纷繁的革命境遇,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青年学生所经历的思考之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灵觉醒与生命至高。传承一二·九精神,我们需要站得高、看得远,将其思想要义进行提炼、升华,并在实际生活中来践行,从而形成最具时代意义的核心价值内涵。最后,让我也学着革命志士来一次庄严的宣誓:“革命意志是精神之标杆,中国梦想是生命之归宿,未来蓝图是心灵之召唤。我将追随精神标杆,响应心灵召唤,走向生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