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建到家门口 扶贫扶到心坎上
作者:洪波 时间:2019-12-19 阅读:228


扶贫车间
“以前就种点苞谷、洋芋,一年下来不算劳力也收入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公司到我们乡镇办起厂房,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基本工资加提成有2000来块钱,做熟练了,工资收入还会更高,补贴家用完全没问题。现在娃娃读书国家也有很多优惠政策,中午有营养餐,读小学、中学、中职、甚至大学都有各类资助,农村贫困住宿生还有住宿生生活补助,国家政策太好了。”龙场镇庆林村精准扶贫户陈昌雪笑着说。
陈昌雪家离乡政府有十几公里远,以前夫妻两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除去各种费用,也挣不了多少钱,最主要的是照顾不了家庭,一年到头回来后,连娃娃对父母都觉得生份了。"自从扶贫车间建到村里后,挣钱顾家两不误,地里农活不耽误,空闲时间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真的太好了。”
威宁县委、县政府以及威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战略中,本着实现“一人就业,一户脱贫”的目标,深入推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把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当作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来抓,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在县委、政府的主导下,威宁冠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发、龙场、雪山三个乡镇建立了三个扶贫车间,积极利用“政府+扶贫车间+贫困户”“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等模式将扶贫车间办到乡镇村寨,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稳定增收。
威宁冠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主要生产智能校服和普通校服,总投资500万元,带动贫因人口就业150余人,有效解決了乡村人员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智能校服扶贫车间建立后,预计每个车间解决5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天可增加70元收入,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5200元。截至今年12月,按照地域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根据村集体产业、劳动力等状况,威宁冠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在威宁新发、龙场、雪山建设扶贫车间大约6000平方米,共吸纳16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带动一千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摘帽,取得良好的扶贫成效。
威宁冠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介绍,公司在新发、龙场、雪山建立了三个扶贫车间,主要考虑到这几个乡镇山高岭陡、交通不便,部分群众出行困难,再加上这几个乡镇属于极度贫困乡镇,在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时,更加注重针对留守贫困人口难以离家的困难,将适宜加工产品延伸入乡镇,对贫困户进行简单易学的缝纫技能培训,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目前,公司在每个乡镇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0多名,每个扶贫车间共安装有缝纫设备200台,就近解决了160人就业。他说:“智能校服和普通校服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发展前景好,下一步,我们公司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解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问题。”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开业啦!”龙场镇河块村电厂组的夏光琴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以前在工地上卖苦力,还管不了孩子。在这里工作之后,离家很近,能照顾小孩子,工资也满意。”夏光琴停下手里的活,开心地表示,现在自己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而且公司管理人性化,还可以利用时间接送小孩、照顾丈夫,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加快脱贫攻坚,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在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中,威宁把扶贫车间建设在极贫村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条件、产业基础、建设意愿、交通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由镇村两级负责提供场地,由公司投入设备,提供订单和原料,“扶贫车间”负责加工制作,使一大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