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金针菇,或许都来自威宁
作者: 时间:2019-12-24 阅读:195
你吃的金针菇,或许都来自威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何永利 王培 金忠秀
6条原料输送线,2条进口装瓶线,每天自动装瓶76万瓶;
1454个菇房,可同时栽培养菌棒2860万瓶;
每天可生产新鲜金针菇228.6吨;
稳定解决农民用工2050人;
从威宁“出厂”的金针菇,正走向全国百姓的餐桌;
……
12月19日,“从毕节看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大型采访团走进毕节市威宁县——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串串数据刷新着我们对菌菇栽培的固有认知,也刷新着曾经人们眼中、穷到“去不得”的刻板印象。
诺大的产区,一排排操作间正传出机械的韵律,工人们正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忙碌,一辆辆货车正等候排队进场,奏响一派勃勃生机,
“你们吃的金针菇,或许都产自威宁噢!”
雪榕生物科技外联部主管李文碧很自豪介绍说,这里生产的金针菇,除了销往周边省份,现已远销东南亚。目前,正在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走进雪榕生物科技公司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豆渣味儿,“这是金针菇栽培料,来自于玉米芯、麸皮、秸秆等农业下脚料,菌菇栽培完成后,菌渣经过简单加工即可成为优质饲料,又可回用于农业生产。李文碧说,金针菇最主要的原料是来自玉米芯,每年秋天,待农户把把玉米粒剥完,他们就将芯回收。每天,工厂需要玉米,大米壳边角料的用量大于一百吨上。
“过去,玉米芯都是农户冬天用来烧火取暖, 但现在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笔收入。” 李文碧说。
“ 科技还原生态之美,利用农业边角料,丰富老百姓的餐桌。”现场,记者无不感叹,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威宁,居然会有如此高科技的工厂!
在金针菇栽培车间,李文碧向大家讲解了金针菇从菌种的发酵、接种、装瓶、培育,到最后采收包装的整个过程。
在生育室(俗称出菇房)里,记者犹如置身炫目的科幻场景。(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