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1-06

茨营海子话脱贫

作者:唐爱梅 祖海雪 吴心雪 时间:2020-01-06 阅读:213


 茨营海子话脱贫
——迤那镇茨营村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产业发展见闻
记者 唐爱梅 祖海雪 实习记者 吴心雪

  走近迤那镇茨营海子,水面上波光粼粼,野鸭水鸟恣意嬉戏,美景如画,这里素有“小草海”美誉。
  但在防洪排涝工程尚未建成之前,茨营海子是当地群众心中的一块心病。茨营村平均海拔2100米,地势低平,特别是海子周边的土地,每到雨季都极易发生水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帮助农户实现持续增产增收,茨营村在政策帮助下于2012年修建了防洪排涝工程。
  现如今,贯穿茨营村500亩以上坝区的一条条排水沟成了助力产业发展的坚固防线,雨季来临之时,排水沟将降水引入海子中储存,干旱季节又将水源引出灌溉土地。
  得益于防洪排涝工程的修建,村民的农田得以免受灾害。村民马向林说:“政府帮我们把这条河沟修起,最大的好处就是雨水天下雨不会来冲到我们的烤烟了,也不用费力来堵河沟了。”
  时下正值土地翻新时节,茨营村的农户都在忙着备战春耕,马向林一边忙着耕地一边笑着说:“我2019年种了30亩烤烟,收入不错,明年还要继续种哩。”
  据了解,茨营村防洪排涝工程于2012年建成,总投资6000余万元,工程包括排洪沟渠5.2公里、排洪洞2.72公里、拦河坝800米、用于农业农田灌溉的高位水渠9个。该工程极大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造福一方百姓。
  茨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兵说:“原来茨营海子经常是被水淹的,水冲沙压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建成排洪防涝工程,水冲沙压土地几乎全部解决,土地灌溉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对于我们村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雨季排洪,旱天灌溉。茨营村充分利用好这一惠民水利工程,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在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茨营海子周围发展蔬菜种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正在谋划一个蔬菜产业,计划在2020年初种植下去,产业规模在300亩左右,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村社一体合作社流转土地,贫困户可通过土地入股,并在基地建成后优先进入基地里务工。发展蔬菜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确保能够如期脱贫。”张兵说。
  茨营村近年来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种植苹果、板栗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共种植苹果2100余亩、板栗400余亩,此外该村还采取林下种植的方式,在苹果树下套种烤烟,全村烤烟发展规模达1630亩,产业结构越调越优,农户致富增收有保障。
  今年村民马勋练收获颇丰,光是卖板栗就进账5000余元,马勋练乐呵呵地说道:“今年的板栗要得勒,我家种了七八十棵,挂果的在60棵左右,一棵能摘20多斤板栗,卖到200多块钱,算起来比种苞谷、洋芋划算,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讲收入还是可以的。”
  目前,茨营村板栗种植共涉及40余户村民,见到部分村民种植板栗收入不错之后,村民们纷纷表示想多多种植板栗,发展这一致富产业。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茨营村还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产业选择、产销对接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下一步,茨营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动员村民完成院坝、串户路以及排水沟的硬化,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壮大经果林种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植蔬菜产业,“长短结合”,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张兵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们村支两委和帮扶工作队会抓好每一项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采用土地流转、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就近务工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保证贫困户能如期脱贫,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