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1-10

月亮在走,我们也在走

作者:赵永富 时间:2020-01-10 阅读:262


 月亮在走,我们也在走
——评诗集《异乡人》
赵永富


  《异乡人》这部诗集,分为现代诗和散文诗,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厚重的诗集。
  《异乡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本诗集这么简单。读《异乡人》,仿佛是一个灵魂读另一个灵魂,一种漂泊读另一种漂泊,一种流浪读另一种流浪。《异乡人》里面有山高水长,有烦扰的尘世,孤独的旅程。细细读来,有一种无奈和孤独,面对生活不得不奋力前行的力量,那一种桀骜不驯,是一种诗的精神,也是一种路程。虽然部分诗歌读起来,我们会疼痛,文字会流泪,但我们读起来,也会听到一种声音,那声音是深沉的,深沉里有深邃的思考和浓烈的回望,那种回望的姿态,那种浓重的乡愁夹杂在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之间,诗歌文本的语言也会直抵读者的内心。
  是的,诗歌是生命行走的表达,于王钱军,他在游走的人生旅行中,把生命的履历赋予了思想、情感和温度,在朴素的生活惯常中,以游子的回望姿势,用谦卑的诗心,把宿命的精神维系和情感进行交集,从而从生活情态的交织中从容地表达着对生命和游子回归的理解。进而衍生本心的归属,其诗歌承载着其精神坐标,一系列的现实关联中,有苦难、快乐、思念……彼此折透着情感的诗意。
  诗在王钱军心中是有分量的。在诗集的序言中,徐佃龙老师这样说:“读完王钱军的诗稿,给我的感觉和前几年截然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年轮和生活工作经验的积淀,他的作品较之以往更增添了几多柔和、唯美、灵动和隽秀,展现大自然放归内心世界的和谐共识。”这或许就是王钱军在异乡行走不败的灵魂,也是他对诗歌的信念。
  陕西省作协会员、评论家官一华对《异乡人》这样评价和推荐:“在思想、情感、经验间叙写,在感觉、想象、颖悟中升华,这是王钱军诗歌给人的印象。诗人在惯常的、诗意的层面,展开对故乡、对游走生活的思考,带着生命的体温,带着梦想和期待,带着谦卑的诗心。是一种宿命般的存在,是一种宿命般的召唤,更是一种宿命般的精神维系和情感交集。”官老师的这些话,与我对王钱军诗歌的推荐不谋而合,我觉得这与王钱军对生活的尊重,对人生的探索,对写作的敬畏,对故乡的回望有着极大的关系。
  不管是诗,还是生活态度,还是故乡,在王钱军的心目中都是崇高的,在《异乡人》中,这些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归根到底,诗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最后都归于异乡和故乡上来,虽然诗歌集的名字是《异乡人》,但“故乡”已经被隐形在了其中,“故乡”体现得更为明显和准确!
  写作人的情怀是一种豁达。王钱军的情怀不同于李白的大好河山,不同于杜甫的忧国忧民,而是热爱故土,向往生活。于王钱军还是我而言,我们不是王公贵族,不是身居高位,也不是官达显赫,我们是普通人,普通中的普通,我们的生活是平凡的,平凡中的平凡。但我们有一种爽朗,一种挺拔,这就是所谓的坚持,在《异乡人》中,孤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在异乡》那首诗中,王钱军这样诉说:“关于故乡的点滴,其实/最难忘记故乡月亮的影子/因为我深知根就在那里”。“月亮”是思念,“根”是回归的原点,作为一个异乡人,这种感触不足为奇,但这之间,一定有隐隐的痛和精神的食粮,这点,我必须与之达成一致,因为作为一个异乡人来给另一个异乡人写的诗歌集《异乡人》写评论,实为罕见和珍贵!就像《一顿酒》:
     异域他乡的我
     竟然恬不知耻
     选择用苦难来
     换取一顿酒
  
     我无法去琢磨
     反正一顿酒后
     我认不清这世间
     所谓的情情爱爱  
     更何况是一顿酒
  让我学会胡说八道
  这是漂泊的心酸,是一种病痛,就像月亮在走,我们也在走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异乡人。
  《贞丰行》里王钱军这样叙述:“或许,人就是这样/成不了别人的盖世英雄/就做自己心中靓丽的风景/独一无二。”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多数时候,做不了别人的重要,但要做自己的重要,至少自己面对自己有温暖和光明。这或许也是在异乡的王钱军,这些年所坚持行走的理由。
  “山沟另一头是一片湖/我会拾起无数光滑的小石头/漂向湖面/那些生得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小石头/终究都会沉入湖底/找到归宿。”——《小石头》这是王钱军用回忆写的一首诗歌,具有很浓烈的乡韵,诗中以石头落笔,让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个石头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一个人,却是何其可悲,一直流浪和漂泊,或许,这是作者内心所要道出的表达。如同“这些年月/我以深爱着故乡的谎言/漂泊在故乡之外”——《故乡的名字》,不管是如何,反正“痛”与“泪”一下子,经过寥寥几笔,在朴实无华中把“异乡人”打得油亮,这些诗的背后,更多的是孤独、荒芜和无奈。
  “草海的彼岸/是一望无际的迷茫/和难以抵达的爱恋”——《草海》,草海是威宁的地域象征,王钱军在异乡提草海,这必然是作为游子的思念,说明他内心深处处于回归的心态,作为一个游子而言,他有一种迫切的心情,但在面对现实的枷锁时,他又是彷徨的,我们从“迷茫”二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歌的色调有灰暗和无助。虽然,作为威宁人的他,一直想回威宁来,在威宁,他又想出去,出去是因为生活,回来是因为思念,出去与回来之间,蕴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迷茫,这些故事,有酸甜苦辣咸,在这里,我们作为读者,肯定是无法破译的,或许,作者自己也无法破译。就像王钱军在《回眸》里这样写道:“没有救赎的夜晚/我只能独自一个人/徜徉在大街小巷”一样,这也是很多远在他乡之人很多共同的动作语言,这些命运的共鸣里,我想,恐怕回眸的有更多辜负和孤独。
  “这一夜,一声春雷响彻大地/折断惊蛰的翅膀,惊醒万物/我才学会惊蛰里蕴藏着/起起伏伏”——《惊蛰,撕碎在年轮的沉浮里》,惊蛰属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但当反观我们人生的起落时,起起伏伏的尘世之事,又何尝不是惊蛰呢?又何况是一个在异乡打拼的人。作者在《异乡人》中借二十四节气,寄语了自己很多东西,也向世人反映了很多东西,比如《谷雨,一粒种子等待一滴水》中:“我期待和所有的麦苗一样/长得很高很高”。又如《立夏,绿茵一片驻新野》:“立夏,对万物生长诉说/生活亦是如此。其实/心若向阳,花会开满半夏”。再如《小雪》里的这句:“所有埋在内心深处抹不掉的情殇/都会被季节无情的切割”,我想,这极大可能戳中很多人的心,这是一个痛点,像雁南归的季节轮回,每年都上演候鸟的飞行,最后,大家不知道是候鸟飞行,还是自己像候鸟一样飞行。
  命运的转轮,很多时候,很会开玩笑,这个过程,会看透人世的悲伤欲绝,会面对生活的支离琐碎,尽管很多人和很多事定义彷徨的含义,尽管每个人都想逃离这个生活给予的定义,但我们始终无法选择。就像《醉酒女》:“如果不是陌生的错误/我会选择聆听她的诉说/就像我喝醉了/依然躺在大地的怀抱/胡言乱语”。再如《手指尖上的舞动》:“这些年,我的命运在指尖上舞动/我的命运在手指间舞动/有过彷徨/有过饥饿/更多是迷茫”。
  “这夜实在是黑/请给我披上枷锁/或者让我用死亡来诠释黑夜”——《黑夜》。是的,生活是一本经书,无论念经人念好还是念坏,总会遇到一些黑夜,是我们无法超度的。因为爱要经得住风风雨雨的考验,耐得住岁月蹉跎。之所以坚持和执着,正因王钱军自己是异乡人,是故乡作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