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锅厂村:挪出穷山窝 生活有盼头
作者: 时间:2020-01-11 阅读:190
【深度贫困村·村村道】
石门乡锅厂村:挪出穷山窝 生活有盼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阳 本报记者 沈光勇
“出门就是水泥路,学校、超市样样有,说实话,方便多了!”
寒冬时节,走进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分布期间,一幢幢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楼房栉次鳞比。
“以前走出门槛就是爬坡路,背点红豆去集市上卖至少要个把钟头。”谈及过往的生活,44岁的搬迁群众何德贤满是感慨。
在搬迁之前,何德贤一家居住在石门乡锅厂村新发组。据他回忆,由于此前道路不通,家中的两个孩子要到镇上读书,天不亮就要打着电筒出门,出行困难。
锅厂村平均海拔1820米,辖4个村民小组,167户640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538人,属一类贫困村。
“锅厂村”这个称谓的来历也和村里有制作砂锅的传统有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想通过卖砂锅挣钱的村民也有很多。何德贤说:“以前我们做过砂锅,大小不一样,价格就在1到5块钱左右。”由于工序复杂,消耗的时间长,收益比较低的原因,砂锅产业逐渐消失。
砂锅不赚钱,何德贤只得另谋出路。在他看来种地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一亩土地产个300斤苞谷,猪都不敢多喂两头。”锅厂村共有耕地1700亩,但是土地分布零散破碎且贫瘠。加上交通不便,产业发展难度大。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迁就是最好的办法。”锅厂村党支部书记刘德荣说,在村里,共有两个组60户人家的情况与何德贤的情况相似,只有搬出深山才有发展机遇。
2017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锅厂村基础条件较差的新发组和高原组的60户村民(其中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就近搬入石门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石门乡还在安置点旁边建设了占地5330平方米的新型工厂,并引进贵州博创工艺品有限公司入驻生产手工艺品,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现在建起厂,我们到里面来上班,离家里面又近,又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照顾小孩上学,工资都特别稳定,挺好的。”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来自锅厂村的搬迁群众管庆敏十分高兴。
如今,石门坎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的路灯、超市、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何德贤也有了自己新打算:“以前就怕工资不稳定,现在我也想去工厂找点事做,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