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1-11

马燕燕:被拐十年终回家

作者:李继航 杜应妮 李梅 时间:2020-01-11 阅读:356


 

马燕燕和家人相见

  2019年12月27日,草海火车站人头攒动。
  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被拐离家10年的马燕燕(原名马关竹)终于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也是宝贝回家第2595次帮助16周岁以上被拐人员回家。
  当天上午11:40分,离火车到站还有半个小时,宝贝回家威宁志愿者和马燕燕的父亲马艰真及家人不顾严寒,早早就守候在出站口,等待失散十年的女儿回家。
  12:10分,当马燕燕和丈夫、女儿出现在火车站门口时,虽然分开已经十年,但马艰真还是一下子就认出了女儿。马艰真来不及多说,因为他知道家中的妻子比自己更想见到女儿。
  观风海镇勺口村距离县城52公里,马敏朵因为晕车严重,就没有和丈夫马艰真一起来县城接女儿,只好在家中等候。
  下午两点左右,车子终于到家。当看到女儿的那一刻,马敏朵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抱着女儿失声痛哭起来:“我半夜都想你啊,床都是留着等你啊,儿啊!”
  马燕燕出生于1981年,先天性弱智,妈妈与父亲离异后,带着她嫁给了继父马艰真,之后又有了妹妹马桃燕。在马桃燕出生后,家人才开始将马关竹唤为马燕燕,马燕燕在成年后嫁的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在邻居的介绍下于2009年嫁到六盘水。   
2010年3月,马燕燕离家出去买樱桃吃,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2011年,一年多没有女儿消息的马敏朵打电话找到其丈夫,才知道马燕燕已经失踪一年了。
  被拐后的马燕燕,辗转千里不知为何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黑土台镇三号村的栗金奎。
  2018年8月2日,宝贝回家志愿者雨蝶接到网站发来的任务,雨蝶与登记人栗金奎联系后发现,由于对方说的是内蒙话,双方无法沟通。雨蝶又找到了内蒙志愿者小李,在小李的协调下,志愿者“独家记忆”来到了栗金奎家。
  宝贝回家志愿者泡沫说:“在帮马燕燕寻找家人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她智力障碍,连她自己几个孩子的名字她都记不清楚,问她什么她也说不清楚。”
  经宝贝回家志愿者“独家记忆”了解到,登记人栗金奎是帮爱人马燕燕寻找贵州的家人。栗金奎说,马燕燕十多年前被人贩子喂了药,神智有些不清,不知怎么到了内蒙古包头火车站。栗金奎看她可怜,便将她领回了家。马燕燕在偶尔清醒时曾说过家在贵州省,还经常提到一个叫“伟灵”(谐音)的地方。家里有爸爸“马应珍”(谐音),妈妈“马密多”(谐音),弟弟马官运,妹妹马桃燕。
  收到”独家记忆”的反馈后,雨蝶在论坛发布了马燕燕的寻家帖:马燕燕,约1981年出生,2010年3月从贵州被拐到包头市火车站。
  2019年8月29日,雨蝶向网站申请将马燕燕寻家信息通过《今日头条》直接推送到威宁网站。8月30日,威宁爱心网友宇赫看到头条后加入宝贝回家全国接待群提供线索,经过所有志愿者讨论,马燕燕应该就是威宁的,并且肯定是回族。
  宝贝回家志愿者泡沫说: “2018年的8月份,在宝贝回家的网站登记了她信息,但是一直讨论没有结果。2019年再次讨论的时候,就通过头条讨论的结果,锁定在威宁自治县秀水镇这边。因为去年我亲自给马敏朵打过电话,她说马燕燕就是当时丢了的马关竹。后来我发照片给马燕燕舅舅确认,她舅舅一眼就看出是马关竹。”
  12月26日,在栗金奎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栗金奎带着马燕燕和女儿从内蒙古启程到贵州,帮助妻子回家,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看着女儿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马敏朵十年的思念也有了安慰,十年的揪心等待,一家人终于开心地吃上了团圆饭。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黑土台镇距离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有一千多公里,经过两地志愿者的努力和帮助,马燕燕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她也成为这2595例被拐人员中幸运的一位。但是,十年背后的辛酸苦楚,又有谁知道?
  社会需要“宝贝回家”这样的志愿组织,需要这样的阳光温暖,只有这样的组织和温暖多起来的时候,那些潜藏在阴暗里的人贩子,社会的毒瘤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