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20-01-13 阅读:184
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访威宁自治县政协委员陈孝斌
记者 李玉荣
政协第十四届威宁自治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期间,记者就如何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采访了威宁自治县政协委员陈孝斌。
“目前,我县一些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的重大障碍,如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是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陈孝斌说。
陈孝斌认为,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切实把扶志扶智教育落到实处。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颓废。要利用好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讲文化、讲政治、谋发展,改变思想,消除惰性,用我们的文化活动走村入户,让积极的文化思想在贫困群众中滋生萌芽。
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切实把提升发展能力落到实处。引导贫困户树立“人穷志不穷”理念,坚决刹住“看着太阳等脱贫”等不良风气,既送温暖,又送志气,既重“输血”,又重“造血”,确保贫困户“扶得起来”“走得远”“跑得快”。按照技能培训与产业结合、与就业结合的要求,以需定培,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生态特色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强化信息技术支持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采取案例教学、田间地头教学等实战培训,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解决贫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加大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劳动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边培训边上岗,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将贫困群众培育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同时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督促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再次要加快经济发展,切实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可以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充分依托村级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积极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发展“村级+”合作模式,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要提升乡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注重乡村干部的选拔提干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及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规范管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好村级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流失。
第四,要加强政策宣传,切实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强宣传表彰,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力量,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模范等开展讲习,提高“扶志”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在乡村公路两旁、活动场所、人口聚居地等地方悬挂宣传喷绘和宣传横幅、标语,让更多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开展一些列符合乡村实际的文明评选活动,设置光荣榜、曝光台,向不良风气“亮剑”,加强道德教育,传播道德能量,遏制不良风气,移风易俗,让人心向善、人心向美,让道德精神成为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信自坚、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