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 贫困县群众就医有保障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20-01-15 阅读:215
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 贫困县群众就医有保障
——广州市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威宁工作纪实
记者 陈美群
人人健康,才能全民小康。基本医疗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不仅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更事关脱贫攻坚大局。
2016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开展医疗“组团式”帮扶威宁,先后从番禺区多家重点医疗单位派驻12名医护骨干专家到威宁进行人才支援、番禺区卫生健康委还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县人民医院“番禺楼”的建设及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医疗帮扶团队累计到县域各乡镇免费义诊30余次,开展医技培训1000余人次,并选派20余名县内医护骨干力量到番禺区多家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以多种帮扶方式结合,让番禺区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威宁医疗人才问题得到缓解,医疗水平明显提升。让贫困人口在县域内能够更加看得了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威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派驻医术精湛团队 助推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县妇幼保健院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正值中午休息时间,病房里一位中年男子身穿白大褂、带着听诊器俯下身子仔细观察一名住院幼儿的病情。
“我女儿在这里住院4天,王医生每天都来细心观察宝宝病情,通过王医生的细心治疗,今天好多了,明天就可以出院。”盐仓镇新发村新发组李敏说起王医生,很是感激。
李敏口中的王医生是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派驻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挂职副院长的王金华博士,他是患者及患者家属口中的好医生,是同事口中的拼命三郎。挂职短短6个月时间,王金华以专治儿科急危重症为擅长,在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两大主攻阵地,1年内创立两个儿科PICU,实现了儿科急危重症治疗零的突破。应用无创呼吸机成功救治20多名重症肺炎患儿,治愈威宁第一例川崎病、第一例病毒性脑炎和第一例化脓性脑炎等多个首例患儿,并参与多次大抢救。
这些危重病患者能够在县内得到及时救治,得益于广州市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为威宁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带来的有效提升。
采访当日,记者还来到县人民医院,在普外科,记者看到由番禺区普外科进行医疗支援的博士张彤正在认真指导医护人员看影像片子。据了解,在对口支援期间,张彤积极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对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及救治工作的认识,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县人民医院骨科,记者了解到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谭三元,他本在外出进修,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提前结束来之不易的进修机会,赴威宁进行医疗帮扶工作,短短3个月参与以及指导手术80余例。个人还向石门乡卫生院无偿捐献了部分医疗设备。
此外,结合“组团式”帮扶的理念,同时派遣4名番禺区相关专科中高学历、高水平、高经验人才进行组团攻坚,以此改造威宁的急救链,实现PDCA的有效闭环。
其中,派驻的骨科专家谢冠豪开创了18例威宁首例术式、8例毕节市首例术式,在全年个人300余例手术中手把手传授,助推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再上新台阶,实现创伤骨科的全面提升;急诊青年力量温寅昇、黎进能通过医护联手改造,重新打造了全新面貌的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以及急救流程,把“院前-急诊-院内”的急救三大穴彻底打通,创下30分钟脑卒中溶栓成功,成为威宁最快病例,更是以毕节市首个“四级预检分诊制度”,让患者真正病急可先,病重可前。
而以上这些典型只是广州市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中的缩影,派驻到这里的每一名医护骨干专家,以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小海镇卫生院,石门乡卫生院为帮扶定点单位开展医疗帮扶工作,辐射全县,他们无愧于患者、无愧于单位,用精湛的医术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倾情帮扶助力威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番禺区医疗“组团式”帮扶考卷认真作答。
践行医技“传帮带” 锻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面对威宁的医疗现状,广州市番禺区这支医疗帮扶团队决定将自己的医术本领毫无保留,手把手,一对一尽最大努力传给本土医生,在当地锻造一支医术精湛的医疗队伍。
在“帮”的方面,加强医疗行为、规范医疗文书的管理;利用番禺区卫生健康局“三基三严培训网络教育平台”组织远程培训,达到提升威宁医疗质量水平,以此增加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传”的方面,选派年轻医生到番禺区多家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并以讲课、讨论形式为威宁本土医生引进更多的专科新理念及新的手术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达到传授新理论、新技术的最终目的。
在“带”的方面,以威宁常见病、危重病例最多、最迫切需要提高的创伤骨科、危重儿科、急诊科、急救行政改造为主攻点,派遣番禺区相关专科中高学历、高水平、高经验人才进行攻克,辐射多科多点,在疾病诊治、带教、查房、科室管理、护理管理等方面,促进妇产科、泌尿外科、介入科、普外科、ICU、腺体、胸科等各专科发展,通过“传、帮、带”留下强而有力的医疗队伍。
威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景林是这样评价这支番禺区派驻的医疗队伍的:“在帮扶期间,他们工作兢兢业业,对医院的管理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将广州番禺的很多先进管理理念及医疗技术带到我们医院。填补了威宁县医院的很多技术空白,用实际行动为威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开展两地医术交流 促进新鲜血液良性循环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不断推动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与番禺区中心医院两地的人才交流,进一步促进当地医疗团队新鲜血液得到良性循环。
在“请进来”借力番禺区先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不断推动威宁医疗队伍“走出去”,走进对口帮扶的医疗机构,学习实践东部医疗技术,汲取先进经验。“组团式”帮扶中,积极推动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与三甲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进行人才交流、学术交流,组织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相关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到番禺区中心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及服务理念。
据统计,2016年以来,广州市番禺区卫计系统共计选派了12名医护骨干专家到威宁开展帮扶指导工作,涵盖番禺区中心医院、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涉及创伤骨科、危重儿科、急诊科、妇产科、泌尿科、介入科、普外科、ICU、腺体、胸科等多个科室。
“授人以鱼还需要授人以渔”,这是番禺区卫健局对“组团式”帮扶的另一种理解。让番禺区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唐郁宽、普外科主任医师梁伟雄、儿科主任医师孔卫乾、腺体科副主任医师洪云、麻醉科主任医师江伟航、医教科科长陈建民等岭南名家、番禺学科带头人以分次短期造访指导模式,对相关专科的较高水平人员进行高层次授课以及手术指导,以培养更多威宁高尖医疗人才。
同时,开展 “威宁疑难病—番禺专家”远程会诊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发展优势,加强两地的医术交流,有效提高威宁医护人员应突处突能力。
县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开展医疗 “组团式”帮扶以来,番禺区帮扶团队为威宁解决了多项医疗急需、突破了薄弱环节、带出了优秀医疗队伍、新增了服务项目,帮助威宁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实施立体式医疗帮扶 综合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在进行医疗“组团式”帮扶、“造血式”帮扶的同时,广州市番禺区还实施立体式医疗帮扶,综合提升威宁整体医疗水平。
通过资金帮扶和捐赠推动威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捐赠,助力医疗技术发展。推动威宁人民医院采购了小儿喉镜、气管插管、3台有创呼吸机、1台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仪、心电监护仪、加速输液泵等医疗设备;推动县妇幼保健院采购了2台辅助排痰机、洗胃机、胸片机、小儿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部分设备已运用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作用。主治医师温寅昇推动了威宁人民医院急诊转运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的采购;副主任医师谢冠豪推动了威宁人民医院骨科椎间孔镜的采购。并对部分乡镇医院进行捐赠,捐赠哲觉镇人民医院3台雾化机,小海镇人民医院3台雾化机,石门乡人民医院4台雾化机、医疗床、床头柜、床垫等医疗设备。
同时,番禺区卫生健康委还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威宁人民医院“番禺楼”的建设,主要用于采购“番禺楼”相关设备,如移动心脏彩超机、有创呼吸机等,提升相关科室的硬实力。
与此同时,加强对威宁乡镇卫生院指导建设,组织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远程培训,直接驻点专家到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落实构建威宁 “小病在基层,大病转县城”的医疗体系。并联同教育帮扶团队、县委帮扶团队多线联动在威宁第九中学开展“救在身边”千人急救普及教育活动。
此外,加强对威宁乡镇医院的帮扶,组织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医技培训1000余人次,到部分乡镇卫生院义诊30余次,并捐赠部分医疗用品,落实基层医疗的真正普及,为当地群众提供全方位、零时差的健康医疗服务,为贫困人口脱贫夯实了健康基础。
挂任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杨绍茂坚定地说:“通过医疗帮扶将东部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贫困地区,实行医疗‘组团式’帮扶,对于保障威宁贫困人口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番禺区对威宁的医疗“组团式”帮扶力度,为威宁高质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