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强化宣传氛围营造让疫情防控立体发声
作者:张印 时间:2020-02-13 阅读:166
本报讯(通讯员 张印)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为让疫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群防群控,威宁强化宣传氛围营造,让疫情防控立体式发声,为夯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坚强保障。
党组织联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责任感,让党旗在高高飘扬在抗击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连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各级党组织在各个路口监测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建宣传动员队、党员突击队、防控先锋队等“三支队伍”,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全县1730个党组织,29684名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86个,组建党员防控先锋队631支,建立党员责任区和设置党员责任岗693个,走访排查群众1377397人次,开展疫情防控宣传97980次,制止群众集聚活动次数5996次,劝阻群众无特殊理由离村(社区)160728人次。
网络媒体热起来。充分利用电视台、阳光945广播电台、威宁融媒公众号、《威宁每日新闻》、威宁发布等县内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毕节市下发的“两封信一通告”、县政府令、中央、省、市、县相关政策、倡议书、各种宣传标语、卫生知识等疫情防控信息内容,让群众足不出户,及时掌握疫情防控信息,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识。及时挖掘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人物、事例进行宣传报道,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让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真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舆论宣传的工作中来,让典型温暖人间,让真情留在心间,让正能量传遍威宁大地。截止目前,在县内各媒体刊播疫情防控舆论宣传相关稿件1000余条,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播疫情防控舆论宣传稿件117条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新媒体实时宣传疫情防控工作。
广播喇叭响起来。充分发挥村(社区)大喇叭、流动宣传车、手持小喇叭等作用,每天高频次、多时度、全方位播报防疫知识、毕节市下发的“两封信一通告”、县政府令等内容,邀请部分文学爱好者编写新型冠状病毒顺口溜,将内容录制成普通话、地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进行播放,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截止目前,利用大喇叭、手持及车载喇叭宣传,微信、QQ群等宣传疫情防控32万余次。
宣传标语贴起来。为强化宣传成效,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墙体围挡等载体,拉起横幅、刷出标语、张贴毕节市下发的“两封信一通告”及县政府下发的政府令等。标语横幅通俗易懂,“土味”硬核,让群众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实现不外出、不乱窜、不聚集、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舆论宣传的氛围中来,真正实现疫情防控舆论宣传横到边、纵到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为全县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悬挂疫情防控舆论宣传标语(包含LED显示屏显示、喷绘、横幅等)36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单、折页、书册等)21万余份;发放及张贴两封信一通告”,“一令一承诺”150万余份,签订承诺书40万余份。
志愿服务动起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团县委牵头,组织草海公益协会、阳光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来,配合好各相关部门做好车辆筛查、体温测量等工作,为携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截止目前,共参与志愿者人数已达上百人次。同时,部分退役军人、民兵等也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执勤工作,部分热心群众捐资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如羊街镇民兵应急分队到监测点执勤、“胖姐”烤鱼店为防疫卡点送盒饭、中水镇一热心群众为临时党支部捐献牛肉、威宁部分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给一线志愿者送来干货、水杯、口罩等物资等等,为威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舆论宣传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