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2-18

春来泥土更芳香

作者:沈光勇 文旭 刘蓝婴 时间:2020-02-18 阅读:196


 春来泥土更芳香
——威宁马铃薯种植抢时节保丰收见闻
记者 沈光勇 文旭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蓝婴



龙街镇龙街社区群众夏庭富正在领取马铃薯种薯

  春天来了,春水活了,春山绿了……贵州高原的乌蒙腹地,一手抗疫情,一手抓春耕的战斗紧锣密鼓。走进威宁大地,黛色春山扑面而来,山间坝子早已翻耕,积雪消融时硬土也软了、碎了,翻耕的印痕和经年的田埂则成了大地的肌理,与村庄、山原共同构筑成一幅山居春景图。
  2012年,省农委把威宁确定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2019年,威宁成为我国"镰刀弯"地区新增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坚决把建设马铃薯良繁基地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据县马荞办负责人张惠介绍,按照县委政府安排,今年马铃薯种植任务是200万亩,共需40万吨种薯,目前已备种薯39.6万吨。为坚决完成"六大重点区域"调减低效作物任务,县政府统筹资金,安排种植8万亩高标准示范基地和3万亩早熟马铃薯示范基地,采购2.21万吨种薯发往各乡镇。目前早熟马铃薯种薯已全部到位,春作马铃薯种薯到位1.21万吨。
  立春过后,农耕始忙。全县200万亩马铃薯种植计划早已安排部署,村民们要抢在季节的前头,把自家的马铃薯种下去,精细耕耘着九月的丰收梦。
  记者一路从威宁县城向西北出发,朝着雪山镇、龙街镇方向而去,沿路可见正在春耕的忙碌身影。一头牛,三五个人,数个班组,在山间坝子里走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清晨,阳光晒到山梁上,霜晨颇冷,龙街镇龙街社区大梁子组村民夏庭富起了个大早,他昨天得到消息,县里要给大家免费发马铃薯种薯,于是他要赶在别人前头到龙街镇马铃薯交易市场,这可解了他没钱买种薯的燃眉之急。
  望见从县城满载着马铃种薯的卡车进入交易市场时,前来认领种薯的村民目光紧随、排队等候。夏庭富最先领到种薯,而后坐在小拖拉机上休息。“我家一年要种十多亩马铃薯,今天得到1300多斤种薯,够种四五亩地了,家里还有一些,今年的种子不愁了。”夏庭富说,脸上露出高原汉子粗犷的笑脸。
  “龙街镇今年计划种植马铃薯7万余亩,其中,标准化种植8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基地2500亩,三膜300亩,大田种植6万亩。目前,我们已发放优质种薯1000吨,地膜10吨,正在有序组织群众抓紧种植。”县委组织部派驻龙街镇脱贫攻坚工作组成员、龙街镇党委挂职副书记胡永佳介绍。
  雪山镇、龙街镇地处贵州屋脊的原野上,属高寒山区,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两镇种植规模属威宁前列。正因如此,两镇在春耕备耕工作中,举全镇之力抢抓春种,县里的惠农政策才会如此倾斜。
  在雪山镇马铃薯交易市场内,记者看到中垦薯业雪山种薯供应点工作人员在忙碌调度,搬运工人在急凑装车,他们得在当天把装车的马铃薯种薯运到各乡镇,发放到村民手中。
  “我们从2月5号开始发放种薯。截至15号,共发了2600吨左右。其中,么站400吨、龙场460吨、牛棚200吨、石门200吨、龙街1000吨、雪山200多吨。现在还有六七百吨,预计五天左右能全部发完。”中垦薯业雪山种薯供应点负责人管绍刚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耕。张惠说:“全县共有雪山镇、麻乍镇和石门乡三个种薯供应点,各个点上的种薯能够保证高速路沿线和主干道沿线的需求量。虽然当前的疫情形势对种薯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县委、政府领导在大年初二就统筹谋划,通过认真的准备和调度,基本不影响马铃薯的春耕春种。”
  春耕备耕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农业农村局早计划、早动手,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全县范围内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组织各农资经营企业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物资,为春播春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物资保障,同时,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前往全县各个乡镇(街道)蹲点服务指导生产,为春耕工作保驾护航。
  “一饱已有期,惟当力春耕。"威宁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县,以进引的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村社一体”模式,力争到2020年,在全县联合组建100余家合作社,带动全县20余万户,90余万人的马铃薯种植人口,让马铃薯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财源。
  截至目前,威宁已完成马铃薯种植112万亩,占总任务数的56%。其中,早熟15万亩马铃薯种植,已完成14.2万亩,占总任务数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