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2-24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作者:    时间:2020-02-24 阅读:169


 (上接1版)
  把损失补回来,就要沉入一线真督实战。
  紫云县级领导挂帅包联贫困乡镇(街道)贫困村,坚持“两个战役一起打”;望谟各级党员干部以挂牌督战为抓手,聚焦打赢“脱、稳、防”三场战役,进村到户以督促战、以战攻坚;榕江集结优势兵力到车江大坝促春耕,坝区5家农业企业全部复工,翻犁土地近4000亩,种植蔬菜近3000亩。
  抢时间、补损失,就要困难面前不退缩,责任面前敢担当。
  我们看到,全省持续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市、县、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正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倾力抓好脱贫攻坚,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干部切实把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举措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凝聚起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更大合力。
  我们看到,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深入推进,逐步实现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志智双扶正激发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正在查缺补齐。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全省正严格落实挂牌督战举措,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抢时间、补损失,当施超常之举。
  必须下足功夫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深入落实“八要素”,推动“六个转变”,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疫情不误春耕,攻坚要靠“革命”。贵州抢抓春耕时间窗口,将低效作物降下去,把高效作物种起来,做到能退尽退、应调尽调,奏响农村产业革命“春天的交响”。
  遵义市紧盯市场需求,错峰而动求“快”。抓住受疫情影响、农产品相对短缺的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规模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中心产区落实1万亩速生蔬菜生产,并在低海拔地区发展春早熟蔬菜5000亩以上、春次早熟蔬菜5000亩以上。
  黔西南州抓住春种时节,产业结构调“优”。对106个坝区的种植模式、组织方式、主导产业进行细化,结合茶叶、薏仁米、精品水果、香蕉、蔬菜等州内十个重点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省选准重点产业,种植规模扩“大”。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点面开花,坝子、山坳、坡地、山地等珍珠串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规模化基地。在普定县定南街道陇黑村,蔬菜基地的村民们戴着口罩,翻土、犁地、盖地膜忙春耕;在黔西县甘棠镇大寨村,种植大棚内,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正破土而出、铆足劲往上长,技术人员正指导工人对羊肚菌进行管护;在思南三道水乡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专家正为村民带去“既专业又贴心”的技术指导。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要求我们坚定不移以更大力度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为持续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抢时间、补损失,当谋创新之法。
  必须加大对大项目复工、大企业复产的支持力度,为大项目、规上企业打开绿色通道,按照“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原则,既“点火”又“加油”,全力抢抓企业项目复工复产。
  大政策大支持精准有力。
  贵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放得更开、管得更严、服得更准,推动审批落地再提速、监管方式再创新、服务保障再优化,切实有效服务疫情防控大局,保障市场供给,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增便利,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省工信厅制定十条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加快生产;省人社厅出台措施,加强就业统筹指导、开展“不见面”服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省发改委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开工;贵阳市出台22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渡难关、谋发展;黔南州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四强一减”13条措施……
  大企业大项目“火力全开”。
  作为贵州重要能源企业,早在2月3日,盘江煤电集团整个矿区出勤率达到85%,这一出勤率和日常出勤率一致,意味着已经100%复工复产。遵义市遵义软件园,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到60%,预计2月底达到100%。
  贵阳至南宁高铁等“六网会战”重大工程项目复工235个。湄潭县年出栏60万头优质肉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等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复工709个。贵阳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领域189个项目已复工。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全省各地正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快速走上正常轨道,确保市场运转“不停步”、增长动力“不断档”。
  抢时间、补损失,当有苍生之心。
  必须千方百计解决好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就近就业问题,高效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群众收入稳定、生活水平不降低。
  受疫情影响,今年“正月十五难出门”。但危中有机,在一些疫情形势得到很好控制的沿海地区,复工复产用工需求量大,时机必须抢抓。
  2月15日上午,桐梓县客运站五辆大巴车运送首批104名返乡农民工走上工作岗位。
  2月17日,80名普安农民工乘坐3辆大客车,前往浙江东阳务工。
  2月19日,三都第一批172名务工群众分乘8辆大巴车,前往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企业务工。
  2月20日,我省“定制”的返程复工专列,载着921名外出务工人员从凯里南站驶出,疾驰杭州。
  贵州持续发布省内外企业复工复产时间表,引导务工人员错峰出行、安全返岗,针对农民工返岗和出省务工出行需求,指导运输企业以“一车一策”制定运输方案,按照指令性包车运输方式组织专人、专车、专厂、专线,实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
  “送出去”有序有力,“留下来”有岗有业。
  春寒料峭,安龙县索汪村农田里,返乡农民工潘久万娴熟地操作旋耕机犁地春耕。在全省各地,许多返乡农民像潘久万一样,决定留在家乡。
  农村产业革命花开千树,为广大返乡农民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这些在外“深造”过的返乡农民工,有技术,懂市场,自信能干出一番事业。大好春光里,一幅“归雁春耕图”越铺越广。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贵州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扎实推进“六个一批”,通过帮助返回原岗位、发动寻找新岗位、动员参加农村产业革命、组织投入重大项目和企业生产、提供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等,高效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
  抢时间、补损失,当存信念之魂。
  必须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初心如磐、一战到底,用苦干实干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
  时间怎么抢回来,损失怎么补回来,考验各级党组织的能力和智慧,考验各级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贵州上下一盘棋,五级书记打头阵,一手抓战疫,一手抓脱贫。从乌蒙山麓到苗乡侗寨,从赤水河畔到南北盘江,贵州党员干部斗志昂扬、激情燃烧。
  镇宁簸箕村,村干部韦政龙每天都会戴着口罩,统计村民需要采购的生产生活物资,挨家挨户配送。
  德江芭蕉村脱贫攻坚队队长杨维,开春以来就钉在村里,一面带领村民修筑产业路、建设人饮工程,一面流转800多亩土地发展产业。
  剑河久丢村第一书记杨光红,以“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为工作方法,成为老百姓的“解忧人、贴心人”。
  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全省党员医护人员“我是党员我先上”冲锋在前,将生死置之度外;6万多个基层党支部、50多万名党员干部奋战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坚强堡垒。
  党旗飘扬在战贫一线。全省数十万名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以及帮扶责任人正带领群众抓春耕备产业,把理想信念书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把初心使命镌刻在时代的车轮上。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关键时刻看作风。需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坚定的战斗意志,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决夺取最后胜利。
  抢时间、补损失,当问治理之效。
  今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大考之年,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干部、考核干部,对攻不下碉堡、拿不下阵地、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追责问责,以铁的纪律保证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贵州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注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对在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嘉奖、大胆使用;对态度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的,严肃批评教育;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追责。
  黔南州委州政府制定一律坚守岗位、一律在岗履职、一律不得饮酒等“六个一律”战时纪律,违者严肃查处。
  石阡县组建20个专项督查组和1个追责问责组,做到督查全天候、无死角、全覆盖。
  晴隆县纪委监委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督战组、农村产业革命督战组、培训就业督战组等8个督战组,护航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到了决战决胜的阶段。经不起这场严峻考验,完不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无法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待,无法向贵州人民交待。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咬紧牙关不懈怠、一鼓作气抓到底,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战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最后总攻已经全面打响,旌旗猎猎、战鼓催征。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