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奏响农村产业革命春天交响曲
作者:赵伟 毕节台记者 蔡林伦 时间:2020-02-24 阅读:199
疫情不误春耕,攻坚要靠“革命”。威宁抢抓春耕时间窗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奏响农村产业革命“春天的交响”。
海拉镇海昌村,春风阵阵。村民们相对分散,正在肥沃的土地里开挖、植种、施肥、浇水,种植党参。去年,该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下1050亩党参,产出商品参210吨,产值1600多万元。几年来,由于公司和合作社加强种植技术攻关,产出的商品参品质高、质量好,所以他们今年新增面积,要将2200亩党参种植下去,覆盖276户1357人。
海拉镇管氏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总监管仕七说,现在海拉党参有三个之最,就是长得最好看的党参,口感最好的党参,是含量最高的党参。
海昌村村民邹元成去年种下9亩党参,卖出鲜党参6000斤,收入8万元,所以今年,他家打算种植党参13亩,这几天,他们一家抢抓春耕时间窗口,已经种下去2亩多的党参。
据海昌村村民邹元成介绍,接下来的这几天,将按照技术要求,认认真真把剩下的十多亩党参种下去。
海拉镇现在已经种下2000亩党参,今年规划种植20000亩,覆盖18个村和社区6980户32108人,预计生产鲜党参7900吨,产值2.08亿元。与他相隔80公里的雪山镇,也在产业结构方面做文章,不仅大力发展苹果、马铃薯等产业,同时把畜牧业当作重中之重。此时正在路上行走的这位,叫做陈卫俊,是雪山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里的动物防疫员,他马上要去给村里的贫困户指导动物防疫工作。
雪山镇雪山社区现在发展起养牛项目,全村养牛1012头,涉及389户1647人,每年收入近400万元。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他们把动物防疫工作做细做实。
陈卫俊所指导进行动物防疫的贫困户管仕贵,因为孩子生病,因病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他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开始养牛,如今,牛从一头增长到十头,收入也从几千、一万到现在的五万元,一举脱贫。
在今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威宁布置马铃薯种植200万亩,中药材种植45万亩,蔬菜种植40万亩,烤烟25万亩,新增经果林38万亩。威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今年,我们对全县的378.5万亩的耕地作了相应的春耕安排,预计全年完成任务后,将实现182亿元的生产总值。”威宁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一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