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3-03

种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作者:陈武帅 叶启伟 时间:2020-03-03 阅读:234


 种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威宁自治县发展40万亩蔬菜助农增收致富记
记者 陈武帅  叶启伟


草海镇中海社区,当地村民正在地里采收西兰花。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还未脱贫的群众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威宁今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2129户38257人、42个贫困村出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脱贫模式。今年,威宁将建成7万亩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与易地搬迁群众就业1万人,建成40万亩蔬菜基地助农增收,蔬菜产业已成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抓好“6个好”工作,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品牌
 
  2月26日,正值春耕生产繁忙时期,走进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果化社区500亩坝区农业基地,在恒大集团帮扶援建的760栋大棚里面,当地务工群众正戴着口罩忙着翻地、松土、起垄,他们为全县17万亩辣椒种植进行育苗。
  观风海镇果化社区务工群众马杰乐呵呵地说,土地流转给基地每亩每年800元,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工资,一份工作两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威宁,村村寨寨都像观风海镇一样掀起蔬菜产业发展高潮。为了让40万亩蔬菜种得出、销得好,威宁着力抓好“6个好”工作,确保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土地调好。威宁从378万亩土地中挑选适宜种植蔬菜的土地40万亩,深入践行产业发展“八要素”, 在巩固调减成效的基础上,确保“六大重点区域”不再种植低效作物。
  品种选好。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的重点品种,发挥山地气候的特点和优势,把500亩坝区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品种、资金、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要素上,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产销精准对接,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更大成效。不搞一窝蜂种植,选择经济价值好的品种,如辣椒、莲花白等,按照易地产业扶贫新理念,规模化种植。
  企业找好。注重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结构调整,注重合作社和能人带动参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乡乡镇镇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已经引进江楠集团、开心农业、云南晋宁和威宁在外地多家种植公司来威宁发展蔬菜产业。
  设施建好。针对4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的灌溉用水问题,威宁在引进喷滴灌设施的同时,因地制宜修建水利供水工程保障灌溉用水需求。目前通过实施供水工程解决蔬菜产业基地供水的有16.1万亩;剩余23.9万亩蔬菜产业基地正在实施88个供水工程项目,目前已陆续复工或启动建设,将于今年4月底全部完成。
  体系配好。加快分拣、仓储、冷藏、保鲜、运销等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威宁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各大市场及东南亚市场,实现“裂变”发展、“泉涌”增长。 
  市场拓好。在深圳、广州、重庆、北京等地开展蔬菜推介,积极拓展越南老街、河内等东南亚市场,先农投公司将在越南河口建设蔬菜冷库,畅通蔬菜销售渠道,保证种出来不愁卖。
 
  订单式种植,从菜园到餐桌一条龙服务
 
  近些天来,走进威宁现代高效蔬菜育苗中心,总能看到务工群众熟练地将黑色的基质进行装盘,(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