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3-06

威宁魔芋

作者:赵永富 时间:2020-03-06 阅读:262


   很小的时候,我家里,就种了很多魔芋,所以,我就喜欢吃母亲做的魔芋豆腐,那种味道,带有浓浓的乡韵。
  魔芋属于喜阴植物,学名为蒟蒻,又作磨芋,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古代又称妖芋。
  小时候,没有确切去了解魔芋,并不知道魔芋也有多种。二零一九年九月初,我受魔芋产业界的朋友和文友的邀请,有幸回到威宁,再一次以回乡的身份,对魔芋做了了解。让我惊讶的是:魔芋不仅有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而且,它在威宁嘎利有种植基地。
  我不知道,现在的魔芋是如何种植的,但从我的印象里,魔芋绝不是一年就从芽长成大魔芋,更不能连续几年载种在同一片地。我想,在马摆大山脚下的2000多亩魔芋,也应该是如此的,不然,为何那样的茂盛呢?
  在我的记忆里,种魔芋,是特别辛苦的。
  时节一到,便要提着锄头,开始选址背阴而潮湿的山地,翻土深挖,除草,然后把腐化的人畜粪深埋土中,把火土灰(家乡人把荒地的荆棘杂草晒干,连土一起焚烧的产物,同草木灰)撒在上面。再按五十公分左右的间距开沟,取出藏储的种子,按十公分以上放入沟中,翻土掩盖,到了秋季,就会越发壮大。当然,这是大一点魔芋种植。特别小的魔芋,不便于实行上面的种植方法,便开沟直接撒在沟里,不讲究棵与棵的距离,不要互相挤压即可。有经验的人,会在接触空气的土上面盖上柴草、荆棘杉枝等。在生长期,杂草就会出得少,还可以起到保湿保潮的作用,让其自然生长。
  五月的时候,地里的魔芋,一股劲地从土壤中冒出来,如擎天神柱,冲出厚厚的柴禾荆棘,圆圆的,滑滑的,淡红色伴着麻麻点点,是那般的美,这便是花魔芋了。它们经受住夏日的炎烤,秋天的气凉,直到深秋,霜来的时候,魔芋秧子才会枯黄死去。
  冬天时候,人们小心意意地把土刨开,把它们掏出来。再根据大小分装,小的做种,大的食用。在威宁,一般没有地窖,所以,威宁的人们一般是分别把它们藏于厚厚堆积的松叶里。
  魔芋在没煮熟时,用舌头舔,像半夏一样,是非常麻的,传说有微毒,感觉麻就是毒性的作用。资料介绍:魔芋全株有毒,以块茎为最,不可生吃,需加工后方可食用。中毒后舌、喉灼热、痒痛、肿大。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嗽,可以解暑。
  其实,魔芋不仅食用,更多还有药用,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比如: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化痰,能治损伤瘀肿,便秘腹痛,牙龈肿痛,预防动脉硬化,防治肿瘤,可抑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养颜、通脉、减肥、开胃等多功能。
  这次回乡之行,让我所知道的是:魔芋还有更多的用处。随行的行内人士,给我们带来了魔芋糕点、魔芋面膜。经介绍,他们正在研究魔芋酒,未来或许能让世人品尝其魔芋酒的独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