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3-09

不误农时不负春

作者:刘军林 时间:2020-03-09 阅读:181


  不误农时不负春
——威宁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综述
通讯员 刘军林



金钟镇米斗村村民正在种植马铃薯


  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使群众生产、工作不受疫情影响,威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丝毫不松懈。去冬今春以来,威宁按照各级各部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扎实推行“五步工作法”,抓好产业“八要素”,全力备战春耕备耕工作,切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对春耕备耕做到早谋划、定责任、重落实,全面部署了今年春耕生产的各项工作,促使全县春耕备耕工作进展顺利。
 
提早谋划助推春耕生产
 
  威宁结合实际,本着“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春耕不停歇”原则,积极谋划和推进今年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制定了春耕生产系列措施,做到早动手、早安排、早落实,全力打好今年农业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攻坚战。
  威宁属于贵州高寒地区,春耕备耕工作相比其他地区较晚。去冬今春,威宁已多次协调动员各个农资经销商充分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的供应准备工作。受疫情影响,自2月3日起全县进入封城阶段,为了保障春耕物资运输,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威宁各部门依据自身职责职能为春耕物资开通绿色通道证明,有效保障了全县必备春耕物资供应。截止目前,威宁需采购马铃薯种薯22100吨(其中早熟马铃薯种薯5900吨,秋收马铃薯种薯16200吨)已全部采购完毕;需农膜1500吨,现已筹备完成;需化肥20.5万吨,现已筹备完成;需农家肥185万吨,现已筹备完成;需种植10万亩的水果苗木,目前已运入56万余株,其余苗木正在组织调运。其它所有农用生产物资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细化产业重责任
 
  威宁根据疫情的情况及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应急方案,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失时机抓好春耕备耕,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和富民产业培育落地落实,不断夯实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全产业链开发,走精细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切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持续培育壮大促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工作中,威宁依据全县气候环境、地貌地形等特点,结合实际,将全县特色产业细化为“213535”产业规划,即今年计划完成马铃薯种植 200 万亩(其中早熟马铃薯15万亩);建成蔬菜基地40万亩(其中标准化基地20万亩<含易地产业扶贫基地7万亩>、规模化基地20万亩),播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发展中药材 45 万亩(其中万寿菊 5 万亩)、新增经果林 38.66 万亩(其中苹果 4 万亩、黄梨 1 万亩、软籽石榴 5 万亩),全县经果林面积突破300万亩;发展烤烟 25 万亩;肉牛存栏 40 万头以上;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34万亩,替代作物为马铃薯10万亩、蔬菜6万亩、中药材4万亩、经果林14万亩。
  同时,由县产业结构发展办公室统一编制各大产业图斑,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重点产业和主要坝区上落实县乡两级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威宁2020年将建成40万亩蔬菜基地,其中标准化基地20万亩(含易地产业扶贫基地7万亩)、规模化基地20万亩。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明确由书记、县长任组长,4名副县级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其中县委副书记王荣猛主抓基地务工组织,副县长朱云川主抓20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政协副主席李正超主抓7万亩标准化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永宽主抓7万亩以外的13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切实将责任落实。

推动产业重落实
 
  在推动产业工作中,威宁强化担当,狠抓落实,明确各重点工作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科学分解任务,强化过程管理,做到奖惩分明,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保障春耕生产带来的成果,威宁认真按照省市要求,开展挂牌督战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到户的包保责任机制,确保责任落实,结构调整调出实效。
  同时,为推动产业发展,确保各产业春耕生产资金需求,对项目基地所需资金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申报绿色产业子基金等方式落实资金需求。在蔬菜产业上制定了《威宁蔬菜产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对蔬菜产业基地发展、设施建设、品牌打造、企业培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蔬菜销售、科研成果8个方面给予扶持。今年以来,威宁已整合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10亿余元,其中蔬菜、马铃薯、中药材、水果四个主导产业已投入财政资金86118.1万元用于物资采购及基础设施建设。蔬菜产业,投入资金75000万元(中央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000万元、农发行贷款440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流转和产业水、产业电、产业路及喷滴灌设施配套建设。马铃薯产业,由县财政匹配6409万元用于重点区域的玉米调减替代及早熟示范基地的种薯采购,共采购22100吨。水果产业,财政投入苗木采购资金4029.1万元,其中1万亩黄梨所需42万株种苗157.5万元,5万亩石榴共需种苗370万株2942万元,除海升集团自种以外的2万亩苹果所需苗木152万株929.6万元(其中110万株矮化苹果苗770万元、42万株荞化苹果苗159.6万元)。中药材产业,财政投入资金680万元用于万寿菊、草红花种子采购(其中3万亩草红花种子180万元、5万亩万寿菊种子500万元)。
  此外,威宁还实行农业部门领导班子分片联系乡镇(街道),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制度,确保每乡镇(街道)、每个坝区至少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为此,全县先后组织1100人到宁夏、云南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威宁农业农村局共派出39名农业技术人员到每个乡镇(街道)、每个坝区进行春耕种植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