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掌声
作者:马永坤 时间:2020-03-10 阅读:174
有时候,觉得还是该挤出点时间写些文字,来记录活着的真实。无论爱与恨,憎恶还是赞美。这些,本该是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譬如方方。当然我算不上什么所谓的作家。
像我一样的平凡人,仅能记录些生活的琐碎,来宣泄或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于心才是安宁的。记得那天独自去远方的一座小城,偶遇一位久别的朋友,她在街头售卖当地的炎山凉粉,突然遇到,有些惊愕,她瞪大美丽的大眼睛,说了一句,怎么不提前告知一声,那种惊愕充满亲切、温馨、激动,得知我即将返程的消息,立即用口袋装满两盆凉粉非要让我带走。固然不忍心索取别人的东西,但看她诚恳热情的态度,便无法辜负她浓浓的情谊,只好收下。一路上,心里暖暖的,暖暖的,直至今日。 一位远方的文友,受邀从北京到云南讲学,得知我居住在邻省的县份,不辞辛劳乘火车绕行百余公里辗转到贵州威宁的小城,只为见我一面。临别前,特意从超市买了一套上好的餐具,放在我家门前的超市里让我去取,为了怕我拒收,返程后才悄悄告诉我这是他特意留下为念的小小心意。这人间有许多情谊是真实而无价的,毋须掩饰,只要用心用情去揣摩、感触,定会发觉它恰似一味弥足珍贵的良药,能治愈顽疾,疗治伤痛,让生活充满阳光,让生命之花多彩含笑。
十二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日子过得尤其清苦。一次,刚满两岁的孩子突然高烧不下,情况十分危急,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也很少有汽车通行,要寻一辆车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医院绝非一件易事,焦急的二姐坐在摩托车后面帮我抱着孩子,我没命似的骑着破烂的摩托车往集镇赶,希望能找到一辆救命的车。途中,开口向几个日常有车的亲戚求助,都被这样那样的借口断然拒绝,万般无奈之际,只得去集镇租车,一位日常关系平常的朋友,看到此情此景,毫不犹豫地开车将孩子送到了医院,且分文未收。虽时光荏苒,但依旧无法忘却那无私送行的情义,以及我和二姐那时那刻万般无助的泪水,这生命中所有的友情、相助或幸运,仿佛都在上天的冥冥感知之中,总让善意的微光照亮囧途的困顿,指引着穷途末路的心灵,只要坚强,便会迈过人性那道自私与冷酷之坎,甚而支撑起卑微生命的航向,为脆弱的生命喝彩,给予生命活下去的掌声。其实,世界上任何经典的教义都不如亲历和体验,也惟有经历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你才能嚼透生命的味道。
时下,颇具百姓情怀和情结的作家方方,每天都在“刻画”现实的人间,为那些父母双亡的孤儿,那些子孙不在的孤寡老人,以及数以万计的受困者点燃希望的心灯,更为那么多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奔赴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军人公职人员以及志愿者加油鼓劲,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慰藉,为这些可歌可泣的时代骄子浓墨重彩,重拾起唤醒生命和救赎的掌声。仿若人生是场旅行,有人却只顾狂奔,而有人却留下来,选择了行走的意义。方方没有,那怕再平凡,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在黑暗里发光,绝不痴望火炬。网传那位叫韦思浩的老人,每月五千多元的退休金,本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却生活拮据,还要靠捡垃圾为生。原来,老人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云南红河那位捐款一万元抗“疫”执意不留名的老党员,江苏七旬孤寡老人为疫情防控捐献的千元爱心,重庆八十七岁老人捐出的二十万积蓄是她卖针线三十年攒下的“分分钱”,江西宜春八十四岁老人为抗疫捐赠的一百万,还有我们身边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奉献者……该不该为他们的执著讴歌,为他们的生命喝彩,给予他们感恩、致谢的掌声,让生命之树长青,人间大爱叶茂枝繁,彰显这个时代的铿锵与姿态。
许多时候,唯有用掌声去见证所有的付出,用掌声去回馈所受的恩义,才该是生命想要的样子。张海迪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