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技专家视频连线 指导威宁桑农管护桑园
作者:刘军林 时间:2020-03-10 阅读:161
本报讯(通讯员 刘军林) 3月5日,走进金斗镇黑坭村,田间地头农民正在修枝、清理杂草、施肥,一派紧张忙碌的春耕生产景象。
在黑坭村恒海蚕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蚕桑产业省级科技示范园,负责人陈昌恒一大早就在桑园里忙着为桑树修枝和翻耕清园,为减少人员聚集,今年春耕生产没有农技专家前来指导。为做好桑园修剪及管理,遇到修剪技术和桑园管理上的难题时,陈昌恒便主动与贵州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蚕桑专家罗朝斌视频连线,请专家在线指导。
“罗老师,您好,我现在正在桑园里,遇到一些管护方面的问题,我想向您咨询一下桑树如何修枝及桑园的管理方法,您能给我讲解一下吗?谢谢!”
蚕桑专家罗朝斌通过手机视频看了一圈桑园后,给出了意见:“小陈,你好,我已经看到你的桑园了,你要及时对桑园进行翻耕清园,将田间杂草和枯枝败叶及时清除,并烧毁;翻耕果园内田地,将土表的菌核翻耕入地下,埋压菌核;还要剪枝增光,在冬末春初及时整剪枯枝弱枝,增加枝条的间距,使桑园通风透光,杀灭病原菌,桑园管理技术一定要跟上来。”
“当前正是加强已建桑园管理和抢抓季节新建桑园的关键时期,我们农技人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线上多种渠道,及时为桑农答疑解感,解决桑农在发展桑蚕产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做到不见面防止交叉感染,又能确保桑农春耕不耽误。”罗朝斌说。
“为防控疫情专家不能到现场指导,刚开始我就担心春耕怎么办,后来想到可以采取在线指导的方式,只要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我都会直接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联系农技专家,专家们也会耐心的向我们一一解答,现在我放心了。”陈昌恒高兴地说。
近年来,黑坭村以蚕桑产业为龙头,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目前,合作社种桑养蚕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发展了3000多亩高原生态蚕桑示范种植基地,2019年获得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惠及农户200余户1000余人,成功注册了一个商标品牌“沃若”,蚕茧年产量达400多吨,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