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器”
作者:马关响 时间:2020-03-11 阅读:200
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器”
——双龙镇红光村实施乡村振兴带农致富记
通讯员 马关响

双龙镇红光村白萝卜丰收了(周星 摄)

双龙镇红光村白萝卜丰收了(周星 摄)
近年来,双龙镇红光村结合村情实际,对照农村革命产业“八要素”要求,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机制,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器”,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支部+群众”帮带 脱贫攻坚堡垒强
双龙镇红光村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紧紧围绕群众、依靠群众创新发展思路,扎实抓好支部标准化建设。以深入推进党建提质、组织提力“双提工程”改革为契机,着力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六化”建设和党支部组织力“六力”建设,达到“六好”党支部目标,提高支部凝聚力和公信力。2019年,该村已创建成为市县两级示范村党支部。
扎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效。该村党支部强化对合作社的领导,组织开展“先锋模范”“志愿服务”“医疗救助”“阳光护航”等行动进基地,解决好产业扶贫基地务工家庭医疗服务、儿童“微心愿”等问题,从思想上把党员组织起来,凝聚初心、形成合力,勇担脱贫攻坚使命,带领理事会成员深入805户农户和产业基地宣讲和调研,为产业扶贫基地务工贫困群众解决问题短板和需求。今年以来,该村为群众解决短板问题7个。
扎实提升村级发展动力。该村积极筹措资金,把村集体经济3万元作为投资,并组织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利益分成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户易地就业机制,在基地上提供统一食宿,组织县内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务工报酬为每人每天80元;若每月出勤在22天以上,工作认真负责的,由经营主体考核,政府每天再奖励20元。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437人。现有党员43名,村领办了合成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目前有村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
“线上+线下”联动 产销对接保障实
该村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产品选择、销路打通上下足功夫,用好线下销售渠道,并积极引导群众学习借鉴线上平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易地蔬菜种植基地,探索易地产业脱贫。依托保底收购平台农投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30余亩蔬菜基地,贫困户和村集体壮大积累资金分别采取6:4比例分成,预计平均亩产值在1.2万元以上。
加强订单产销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三白”蔬菜种植为主,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运营模式共同经营,由县农投公司订单销售、实现了产销对接和利益链接,根据销售订单,负责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销售,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经营。
创新营销管理载体。组织村支“两委”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角,为贫困群众开展上门送学、领学和导学活动,加强务工群众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务工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团结引领广大务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引导群众运用电商、微信等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的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2019年,共开展上门送学10次、“微夜校”学习45次、深入基地和农户开展讲习30次。
“考核+管理”巩固 乡村振兴动力足
推行积分管理。该村强化对合作社的考核管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奠定基础。积极推行村干部考评管理、农村党员,调动党员比“分”竞“优”的积极性,从而管出党支部战斗力、党员凝聚力和村干部驱动力,有效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七一”期间,村支“两委”有4人被评选为全镇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第一书记)。
加强捆绑管理。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社一体合社由引进的企业实施技术,销路等带动,全村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参与分红,依托“村委会+自管委(合作社)+“十户一体”的“三级自治”管理体系。2019年,村社一体合作社领办种植了西兰花260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20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西蓝花130亩,91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其中有56户在基地务工户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剩余35户(一户在养老院)年户分成86元,带动91户437人增收致富。
提高运营效益。该村加强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培训力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党群工作站作用,凝聚群团力量,助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热情。合作社成员积极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座谈会,实行层层宣传,户户动员。向群众讲透发展易地蔬菜产业的意义和惠民政策,积极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有效减少土地流转矛盾的发生。2020年村社一体合作社计划种植蔬菜300亩,可带动91贫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