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奏欢歌
作者: 时间:2020-03-13 阅读:162
(上接1版)
近年来,威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威宁在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国家级产粮大县地位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积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兼具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工作中,威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产业、优化结构、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联结利益,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引领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按照产业集中度高、资源集约利用、产业互相融合、产业链完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工作,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农业园区产业兴旺起来、作用发挥起来,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助推农村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截止目前,威宁累计建成各级园区47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乡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6个,争取各级支持园区建设投入资金30亿元,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补齐农村产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民增收。
如今,威宁强化园区绿色基地建设,紧紧围绕“213535”的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打造马铃薯、蔬菜、精品苹果、中药材产业、烤烟、生态畜牧业。2020年达到29万亩以上,其中,省级园区24万亩以上,市级园区2万亩以上,县级园区1万亩以上,乡级园区2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100%,现已获得有机认证6个,认证规模5000多亩;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79个,规模20.1万亩多亩,获得地理标识认证10个。
同时,威宁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的要求,积极争取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内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累计修建园区主干道512km、机耕道546km、生产便道566km、沟渠752 km;修建蓄水池12080 m3,山塘、水库1950 万m3、修建冷库18座、7021m3,喷滴灌设施512.5km;建立病虫害防治点324个,小气候自动观测点13个,动物防疫室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40个。园区水、电、路、讯等公共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此外,威宁创新园区建设和扶贫机制,培育和引进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全县农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37家,农民专业业合作社达187家,种植大户1户,家庭农场1户,促进“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在入驻园区的58企业(合作社)率先推广“五联”促“三变”改革经验;探索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村社合一、合股经营、抱团发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构建稳固的利益产业链条,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园区建设中,分享园区建设成果。全县47个园区2019年实现总产值34.721亿元,覆盖扶贫对象41010人, 扶持带动14521贫困人口,442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成果、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作为落脚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把‘农业做精、产业做大、链条拉长、技术提升’,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杜敏说。
踩准节拍,才能呈现动人的“舞姿”,响亮的足音,催人奋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威宁正踏着新时代的节奏在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一曲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欢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