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梦想镌刻在可渡河畔
作者:张荣怀 时间:2020-03-19 阅读:210
把梦想镌刻在可渡河畔
——记龙场镇仙龙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田井平
记者 张荣怀

田井平(中)在老党员宫英德家走访

田井平(中)在老党员宫英德家走访
3月12日,记者随县委宣传部工作组驾车从威宁县城出发,一路向东来到了龙场镇仙龙村,实地采访了市委派驻龙场镇仙龙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田井平,亲眼目睹了仙龙村在田井平的带动下发生的变化。
舍“小家”为“大家 ”
田井平是市农科所园艺研究室副主任,2019年6月初,他被市委派到了龙场镇仙龙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
仙龙村距毕节城区近180公里,驱车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
孩子只有3岁多,同样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驻村的妻子焦急地问道:“孩子这么小,两地分居,同样要驻村,怎么办!?”
思考了一个晚上,田井平决定,动员远在六盘水六枝岩脚镇的父母来帮忙带孩子。可是,年近六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们不仅住不惯城里,还放不下老家的鸡鸭鹅和土地。然而为了支持儿子和儿媳的事业,他们只好放下了。
从此,毕节一个家、朱昌镇一个家、威宁仙龙村一个家。田井平一个月最多能回家两次。短暂的回到家,每当看到孩子陌生的眼光和抗拒动作,心里五味杂陈,眼角总是噙满泪水。
为了撕下毕节世代脱贫的标签,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作为正当韶华的他们,一定不会“掉链子”、拖后退。
1家人分成3个家,有事就发个微信。实在思念了,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个视频通话。
“驻村虽然辛苦,但我知道我们的付出为了谁,再苦再累也值。”田井平说。
全心全意谋项目
还未启程来龙场镇仙龙村时,田井平就谋划怎样为仙龙村群众拉赞助,找项目。
2019年,田井平向几个家族有威望的老人介绍了自己所驻村仙龙的居住环境,地理条件,困难程度,族人们为田井平在如此边远艰苦的的环境中工作而唏嘘,也为田井平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惧艰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为仙龙村捐款购买无线广播。
有了六组大功率高音喇叭分布在全村不同的区域,实现全村无线广播全覆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知群众出工、看励志电影、学习外地脱贫经验等等,收到良好的效果。群众生活习惯、文明素质、脱贫信心等在村支两委的宣传鼓动下,有了很大提高。
今年,该村还有8户26人未脱贫,谈起扶贫感受,田井平记忆最深的是帮扶新荣组银坪子的朱启云家。过去的朱启云家可以说家徒四壁,几间年久失修的石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朱启云虽然盖起了新房,但拿什么搬家却成了田井平的牵挂。在思索良久后,他一遍遍翻开通讯录和微信联系人,最终通过微信找到毕节波碧水公司的女老板,又是求诉、又是夸赞。在田井平的扶贫精神和语言感召下,老板带着助手亲自驾着豪车从毕节赶到仙龙,一路颠簸、一路惊险,老板不但给朱启云家免费赠送了床上用品,还免费赠送了部分家具。
不仅如此,短短的8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在田井平的努力下,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龙场镇捐赠了电脑30台,分别发放到了该镇仙龙村、津海村、营田村、宣丰村以及宣丰小学;协调中昕国际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捐赠1台打印机和1台电脑;协调到长沙源头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捐赠打印机2台;协调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18册,陕西珂森警用设备有限公司捐赠篮球5个;协调丽景水湾小区捐赠发电机1台;协调田氏家族捐赠资金购置村级无线广播系统以及村级合作社的活动板房建设;协调捐赠资金1万元用于村级卫生室的征地费等;协调十里红妆婚庆公司捐赠1张办公桌和4套沙发;协调贵州晓颖广告有限公司捐赠投影仪;协调多家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协调社会资金,发放助学金给村里优秀贫困学子,其中个人捐款2000元,协调爱心人士资助3名贫困优秀学子上学;协调贵阳市金沙商会、贵州神马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捐赠资金用来购买书桌书架,爱心人士王丽萍以及郭女士购买100盏台灯捐赠,毕节职院吴勇捐款1000元用于儿童书房贴画;协调赫章野马川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公司为村捐赠绿化苗木;协调全球旅居捐赠新衣服和书包给全村的中小学生;协调毕节市益缘服务机构给村特殊困难户发放冬季衣服,协调爱心人士娄义龙老师捐资购买家具物品百余件发放给特殊困难户;协调贵州农山丽景茶叶商贸有限公司捐赠老人机和儿童电话手表发放给老党员和留守儿童。
如今,在田井平的努力下,仙龙变了,村庄变美了,道路干净了,人也文明礼貌了。
“田书记真是太好了,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好事。”提起田井平,村民们总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仙龙老党员宫英德家里,年近70的宫英德夫妇俩精神健朗,家里干净整洁,儿孙绕膝,一幅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
宫英德1972年入党,是仙龙发展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面对记者,他诉说了仙龙上世纪80年代前的贫穷和闭塞、交通不便,诉说了改革开放后村里的群众如何通过勤劳致富有了饭吃,盖了新房,但同时也诉说了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各自开荒种地,把生态破坏,群众的淳朴民风弱化,乡村脏乱差情况等等。
宫英德无比欣喜地说:“自从田井平书记来到我们村,他经常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打扫村公路5公里多,1天3次用大喇叭广播党的方针政策,用大喇叭提醒群众清扫院坝,整理家庭卫生。由于实行文明卫生红黑榜,有几户家庭被点名,一看到田书记来,都会拿起扫帚清扫院坝。现在我们村道路干净整洁,家家争创文明户。”
村民宫正学介绍说:“村寨里有一段100多米的道路,虽然之前硬化过,但由于村民房屋施工用拖拉机拉材料等,碾压后多处出现坑洼,路上坎的几户人家的粪水、污水流到道路的坑洼里,致使道路越来越烂,车辆越来越难通行,人们走路感觉也很不舒服,群众意见很大。田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亲自协调同学捐赠资金买来水泥和砂石料,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这段路。”
村主任宫方云介绍道:“过去老百姓牲口散养,为了村庄治理,全村牲畜实行圈养,加之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一时间部分群众不了解,现在群众通过养殖牛羊,有的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加上种植油桃,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对村两委的各项宣传部署,达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
如今的仙龙村,走进家家户户,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心性被重新焕发。
“仙龙变了!”
田井平和他的驻村团队、村支两委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仙龙村实现了蝶变。
目前,该村在田井平和大家的辛苦付出和超前谋划下,不仅用好用活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用好用活了村组的每一个人,还发动了全体村民共同管理,共同发展,全方位激发、全时段共进,下活了一盘大棋。在田井平和大家的努力下,该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19年,获得了龙场镇党委政府综合考核一等奖。
“仙龙变了!”老党员宫英德说出了心中最大的感受。
仙龙村“蝶变”的成功经验,就是“干部率先垂范,村民积极响应,树亮点辐射带动,全方位激发动力”,缩减为“培树意识,引领示范,亮点带动,激发活力”。
今年,脱贫攻坚将收关,威宁就要接受大考,仙龙村8户26人将与全县的3.83万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与全省全国一起同步全面实行小康。
谈及未来,田井平为仙龙村勾画了美丽蓝图:地处滇黔边地的仙龙村,山势奇险,峰峦叠翠,可渡河水流湍急,民风淳朴,油桃遍布,溶洞深幽,美食独特,是一处天然的人间仙境,通过对“仙龙”新的意涵的包装与打造,这里将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探险、休闲、观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