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 干群上阵齐刷刷 家中流水哗啦啦
作者:况清 时间:2020-04-10 阅读:167

群众在搬运水管
4月6日至8日,石门乡年丰村铁匠塘自管委50多名村民,在村两委、自管委主任的带领下,自发搬运水管、挖沟、填埋,在村水务管理员的指导下,成功把主管道改道后接到寨子里的54户村民家里。
现场,大家干劲十足,男人下力气、老人在一旁帮忙带娃、女人端来热腾腾的饭菜,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安全饮水,依靠群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好了,把管子重新填埋好,天天有水用,随时想洗衣服、洗个澡都方便了。”4月8日,铁匠塘自管委的主任吴义银迫不及待拧开家门口的水龙头,看着哗哗流淌着的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顾不上换下身上沾满泥土的脏衣服,和笔者分享近年来家里的新变化。
“我们自管委以前没水吃,用水要到3公里以外的一组去挑,大人挑一扁担、小孩背一葫葫,只够做饭吃。后来政府给我们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管,由于我们自管委地势较高,水量小的时候,压不上来,地势低的自管委村民集中用水的时候,我们这个自管委的水就难以保障了,要到大家都不用的时候,管子里有水了,才能把大缸或是水窖续满维持一段时间。现在我们大伙齐心把原来的管道重新改道后,想什么时候用水都行了。”吴义银讲述以前用水的日子。
年丰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609户2450人,是石门乡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寨子与寨子间相隔较远,山一处水一处,复杂的地理地形条件给施工带来了不小难度,费用高、管护难。为补齐安全饮水短板,年丰村充分发挥“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村民自治制度作用,发动铁匠塘自管委的村民利用乡政府提供的水管自主施工建设,大家齐心协力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1.8公里的改道工程,给铁匠塘自管委54户238人正常供上了自来水。
“村民都很勤劳,一听到我们组织修水,即喊即动,纷纷放下家里的农活来帮忙了。大家都商量好了,修好水后,主管村管、通组管自管委管、入户管农户自管。”年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大明自豪的说道,这样发挥了群众内生动力,既节约了成本,又减轻了管护的负担。
改道收尾工作结束后,村民王定海最后一个回到寨子,“乡里、村里的干部为我们做的已经够多了,出力就能办的事,交给我们就行了”,虽然连续干了几天的活,但脸上依然露着幸福的笑容。
当前,补齐“3+1”短板的画面正在石门乡12个村(社区)精彩上演。
补齐短板,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
石门乡曾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乡镇,境内山高坡陡,气候冷凉,地处地震断裂带,蓄水困难,水资源匮乏,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大都依靠季节性水源提引供水,枯水季节水量不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脱贫难度。
今年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后冲锋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停。当前石门乡把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短板当作头等大事来抓。4月4日,该乡召开了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工作推进大会,168名干部自愿放弃清明假期,向乡党委政府领下军令状,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再次深入全乡2188户99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逐一排查问题短板,以村为单位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分析,整合资源,以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一整改,逐项销号。
然而,对于石门来说,水是短板中的短板,也是最难补的短板。在补齐“水”的短板中,石门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根据实际多措并举,找项目、调资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宣传,通过管网延伸接通自来水;整合资金采购管道及配件发动农户维修破损管道补齐农户家门口的短板;修建水厂、泵房、水池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对居住分散、不具备管道入户条件的农户,修建小水窖配备净水设备提高水质;对有产业基地覆盖,且基地用水量较大的村组,实施分时段集中供水。一项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正在实施,为打好安全饮水保障硬仗精准发力。
时下,该乡水务工作人员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每天奔走于各个山头、各个村寨,他们抬上发电机、拿上水管,翻山越岭,盯住每一个水源点、排查每一条管道线、拧开每一个水龙头,早已分不清身上的衣服是被汗水浸湿还是被一次次抢修水管时打湿的。每一个石门儿女都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路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