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帮忙 点对点返岗
作者: 时间:2020-04-13 阅读:159
(上接1版)
优先服务贫困劳动力
3月初,在铜仁老家滞留50多天后,26岁的龚飞和弟弟在家门口成了同事。
受疫情影响,此前都在省外务工的兄弟俩春节后无法返岗。让他们惊喜的是,家乡政府、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过年期间统计返乡人员的就业问题,优先给大家推荐工作机会。
龚飞从推荐名单里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岗位说明还特别强调“滞留农民工优先考虑”。经过培训,兄弟俩顺利就业,只要干得好,每月能挣五到六千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切实加强疫情防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关要求,贵州立足实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返乡农民工返岗就业。
全省以对标对表脱贫任务不掉一户不落一人要求,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作为就业服务优先对象,做到信息传递优先、岗位选择优先、政策落实优先,确保至少一户一人就业。
积极主动对接落实农民工就业岗位。贵州省人力社保部门与浙江、广东等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积极衔接,并利用“贵州就业帮”手机APP等渠道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发送短信提示等形式,引导农民工参加网上自主择业。
为助力农民工返岗就业,贵州还积极采取“专车专列专机”等方式实现“点对点”运输。截至4月7日,全省通过农民工包车向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输出农民工突破16万人。全省已累计开出农民工包车6522辆次,运送的农民工达到166486人。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省、市、县通过贵州公共招聘网、贵州人才信息网、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推广线上招聘、网络招聘、远程面试。
多管齐下促进就近就业
走进独山县,在经开区标准电机厂、在麻尾镇金孟锰业项目点、在上司镇茭白种植基地、在麻万镇板蓝根育苗基地……处处都有群众勤劳务工的身影。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独山县打出“实、细、精、深”强化就业服务组合拳,有效组织和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截至2月底,全县各产业基地吸纳就业4000余人,人日均收入100元;新增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000个。
多渠道挖掘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贵州按照“先内后外、自愿报名、梯度解决”的原则,引导农民工从便于照顾家庭、节省外出开支等实际出发,与贵州本地企业、工矿和劳务公司等签订长期雇佣合同,积极从事本地劳务工作。
针对有就地就近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贵州积极主动推送省内产业园区、产业、企业、扶贫车间、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岗位需求信息。同时,向暂无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动员积极参与就业准备。
大数据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手段不断发挥作用。通过“线上培训”,全省因地制宜加强本地就业农民工全员技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省暂停各类线下职业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各类劳动者通过贵州广电网络“农民全员培训视频点播系统”,居家点播观看学习疫情防控和职业技能知识。同时,支持市、县结合实际开展线上培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