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镇:清明雨后添新绿 产业调整风正劲
作者:唐爱梅 罗纱 时间:2020-04-14 阅读:194

茶农喜采新茶
清明雨后添新绿,产业调整风正劲。
走进炉山镇香炉山茶园,一排排茶树映入眼帘,树梢顶端缀满新绿,青翠欲滴的茶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茶香,身着各色衣裳的茶农穿梭其中,勾织出一幅恬静惬意的采茶图。
炉山镇新丰村村民邓聪芝说:“早上天蒙蒙亮就出来采茶了,手脚快点的一天能扯八九十块钱。”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炉山镇将茶产业作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阵地,“以茶促农”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增收,围绕茶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长远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茶产业是精细化农业,需要严格的管护,我们村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茶园精细化管理,有效带动农户参与积极性,促进茶产业发展。”炉山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陈昌军说。
“炉山茶”种植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炉山镇依托优势大力发展种植高山生态有机茶的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经营,引导各村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由村党支部引领,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效益分红等方式,带动当地老百姓参与茶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激发乡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确保集体有产业、脱贫不返贫。
“在茶园采茶比较自由,想来的时候来,家里有事可以先顾着家里,适合我们拖儿带女出不去打工的人员。”新丰村村民邓广慧说。
目前,炉山镇23个村,已有20个村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其中规模连片种植3000亩,核心产区1000亩,茶叶年产量达300余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有力带动了全镇482户贫困户脱贫。
除了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炉山镇还引进了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培育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
据乌撒烤茶公司董事长蔡定常介绍,其公司具有相对成熟的茶青炒制技术,收购茶农的茶青之后,通过加工提高产品价值,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增加就业岗位,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带动茶农增收,实现良性循环。
蔡定常说:“我们直接生产加工从周边茶农采摘的茶叶,成品多达46吨,产品价值接近1000万。”
今年,炉山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践行“五步工作法”,对照“八要素”强弱项补短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种植短柱油茶2万亩,涉及11个村(社区),分为春夏、秋冬两季种植,目前已经在光明等村完成短柱油茶种植1000余亩,正在种植9千亩,秋冬季再完成1万亩的种植,目前已全部落实土地,与群众签订种植协议,预计群众务工5万余人次,涉及贫困户1029户5532人。
炉山镇按照“4万亩马铃薯、3万亩经果林、2万亩蔬菜、1万亩经济作物”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村一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亮点”“一村一特色”,做到全镇开花,应调尽调,达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确保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镇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