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产业革命“进行曲”
作者: 时间:2020-04-16 阅读:180
(上接1版)村党支部书记邱志威带领群众把2000只鹅苗放上鹅床。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林下养殖为抓手,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做优群众脱贫文章。”
邱志威说,板底乡曙光村生态鹅养殖项目基地共投资20万元,计划每批次养鹅5000只,年底按净利润的60%给贫困户进行分红,可带动全村还未脱贫的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板底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超介绍说,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可以降低群众种养殖风险,解决群众在发展中的后顾之后。
在产业革命中,威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及“五步工作法”,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目前,威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着力加大“一村一基地”建设,力争有产业村每村建成连片10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基地,重点抓好马铃薯、苹果、蔬菜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和1个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
在产业发展中,威宁着力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合作社和销售商签订订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不仅带动了群众致富,还增强了抵抗种植风险的能力。
从“刀耕火种”到科学种植:产业革命让群众脱贫底气十足
4月9日,贵州省级科技特派员卢扬、刘辉等到威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发挥科技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现场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农户如何种植荞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一方面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一方面使农作物得到很好的产量,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省级科技特派员卢扬介绍说。
近些天,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喷灌设备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蔬菜基地里莲花白、大白菜青葱欲滴,煞是喜人。
在基地务工的卯老三说:“以前种地比较粗放,春天来了,胡乱种点苞谷洋芋,长成什么算什么。现在种植要讲科学方法,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都有讲究,关键是种出的蔬菜值钱,同样的土地种出不一样的产值。”
从传统的“刀耕火种”到科学种植,是威宁产业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科技特派员送技术服务到田间地头,威宁充分发挥好科技“二传手”的作用,推动解决企业和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增强农民群众造血功能,并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威宁充分发挥海升集团、江楠集团、中垦薯业、雪榕集团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努力助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今年,威宁规划种植马铃薯200万亩、疏菜40万亩、中药材45万亩、新增经果林38.66万亩,采取不同产业布局,念好“山”字经,破解山地农业发展难题,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山地农业发展之路,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永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