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4-17

河湖治理 水美威宁

作者:谢智玲 时间:2020-04-17 阅读:174


 河湖治理  水美威宁
——威宁多举措确保打赢治水攻坚战 
通讯员 谢智玲

  近年来,威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深入贯彻河长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狠抓源头治理 提升河湖水质
 
  威宁狠抓源头治理,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截污纳管进度,强化排污管控、河道清淤等重点措施。完成东风镇、二塘镇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作;“省级民生实事”建设6个乡镇和1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威宁主城区北门河应急清淤工程,治理河道长6.8千米,解决北门河水质污染、河湖生态修复及防洪排涝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治水管水的成效。
  2019年以来,威宁强力推进河库“清四乱”源头治理、提升河湖水质专项行动,共查出7项河库“四乱”问题整改销号,处治违法排污、非法倾倒垃圾事件4起,清除违章违建4处,处置非法取水事件2起,封闭地下水源井55眼,整治河道、水面漂浮垃圾清理及保洁行动中设置保洁人员679人,清理垃圾30余吨。
 
大力防控违建 加强水源保护
 
  双龙镇杨国兴家以前住在杨湾桥水库饮用水源地附近,属于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搬迁户,在县城饮用水源的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内。
  让村民搬离一家几代土生土长的地方,谈何容易。刚开始,杨国兴并不理解,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家祖宗八代都住这里,以前你们不说污染了水源,现在你们却说污染了。我就不搬,看你们把我怎么办?”说完,杨国兴一下子坐在地上,不起来了。威宁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讲政策、讲保护水源地重要性,经过多次思想斗争下,杨国兴恍然大悟,确定搬出杨湾桥水库水源点一级保护区。  
  搬出来后,杨国兴说:“政府集中安置,生活条件比以前要好,我也在劝说还未搬出的人家,为保护杨湾桥水库水源点尽一点力。”有杨国兴的帮助搬迁工作容易了许多,共拆除涉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违规建筑122栋房屋。
 
建立一河一策 精准监管河湖
 
  北门河是威宁县城的主要河流,起点为六桥街道龙凤社区,流经六桥街道和海边街道的6个社区,于海边街道普山社区汇入洛泽河。因河流周边人口众多,以前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严重,途经其中,呼吸困难。经过县水务局等单位的协调,对北门河道及两岸进行了清理,聘请了巡河员和保洁员全天管护,垃圾越来越少,水清岸绿,人们路过不在捂着鼻子、加快脚步,反而放慢脚步,聆听蛙鸣、水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又回来了。
  据悉,在威宁辖区内录入水利部系统的河流有48条,已建水库29座、1个草海湖、43条县级以上河流、乡级河流90条,纵横交错,管理难度大。通过设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806名,聘请民间义务监督员118名、环保专家48名、水利专家37名和河湖巡查保洁员679名(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都有人巡河巡湖,实现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目前,威宁对流域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划定了管理范围,并向社会作了通告。并逐级完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建立了“一河(湖)一档”。

群众参与河道管理
 
  牛栏江流经海拉镇6个村,共30公里左右,其中流经江边村5公里左右。董八德是江边村的护河员,每天围绕河走一次,对于董八德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作为护河员,这条5公里河牵动着他的心,只有每天看过了,才能感到踏实。
  他每次巡河时,看见河边的塑料袋,他会随手捡起来。走在河边,他看水颜色、深呼吸闻水的味道。随时关注水的变化,遇到路人问情况、遇到问题想办法。如果河面上漂着塑料袋,他拨打河长制牌上的监督电话,保洁人员就会及时清捞;有时拍下照片、写成材料往公示牌上举报邮箱投,由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治。
  护河员既能发现问题,又能监督解决问题。全县总长1158公里的河道,全部纳入808名各级河长管理,此外护河员有640名。护河员一天一巡河,时间一久,就成了“河长治”。当有人问董八德:“你天天巡河,河也未变,有必要么?”董八德说:“有,我巡河,发现垃圾及时清理,我保护了它。如果我没有巡河,它脏了,这就是我的罪过,最主要的是我巡河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身体,难道你们不喜欢河里的水清亮、没有塑料袋等从门前流过。” 
  据威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程宗荣介绍,威宁正探索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等,鼓励公众通过“随手拍”、电话、公众号等方式举报破坏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构建无处不在、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护河共青团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护河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库、保护草海湖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