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坨坨
作者:雷深涵 时间:2020-04-23 阅读:331
洋芋坨坨说法,是贵州威宁及周边的哩语,洋芋坨坨这种东西,估计大部分人是喜欢的,不喜欢的人可能有,但不多。这种神奇的食物于我而言,实在是爱不释手。活了30多年,估计除了婴儿时期,洋芋坨坨伴我一年又一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没有吃上洋芋的日子,最长是7个月,时间是2008年3月至10月,在非洲刚果(布),一个90%多的物资都靠进口的国度。那种在异国他乡想吃点洋芋都难的感觉,让人有些崩溃,尤其是搞野外勘察这种艰苦行业,有帐篷住,有泡面吃都算是奢侈的了。
洋芋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17世纪才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也就300多年,但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洋芋总产最多的国家,这种易种植且生长在高寒地区的作物,成就了地处西南的威宁县,威宁洋芋产量和质量均处于全国一流水平,有“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美称,2020年,威宁洋芋成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
洋芋别于其它的主粮,可能在于它的可食性。稻谷捣成米,能煮干饭,能煮稀饭,也就是个干稀的吃法;小麦碾成面,能做面条、面饼、饺子等,虽然花样繁多,但也就统称面食;玉米可吃玉米棒子,包谷饭,可以酿酒,但是口感一般。洋芋就不一样了,可以烧着吃、煮着吃、炕着吃、炸着吃,滤出来的粉可以煮着糊状吃,可以炸成薯条、薯片,最关键的在于喜欢的人多,走到每个景区,或是大街小巷,都不乏洋芋家族的身影。
小时候在农村种土豆,用的是农家肥。秋冬时节,家家户户都到自家的山林里将枯叶搂了用花篓背回家,倒在圈里。春夏,就将草料、嫩枝等割回来喂牛马羊猪,然后通过家畜的碾压沤粪,得到最初的原料。春上,将圈里的粪挖出、翻整,制成农家肥翻用。当然,也有冬季种上的早洋芋,这是需要用好地来种的,可以在杏子熟时就挖出来卖,一般可以卖高价。
种洋芋绝对是个群体活。一个赶牛犁地,一人放洋芋种,一人施农家肥,一人撒化肥,一沟犁铧至地头,调个头过来,第二沟将第一沟掩盖,依次进行,种一亩地下来,得要大半天甚至一天。当然,我说的是威宁县龙场镇一带以前种洋芋的流程,其它地方我就不清楚啦。尤其是地势平缓的地区,机械化耕种咱就无福一饱眼福了,谁让咱们威宁没有平原呢,都是在山旮旯里里刨食。洋芋也还有其它的种法,龙场一带流行与包谷套种,两沟包谷两沟洋芋,这就因地制宜了。
洋芋苗长出来后,会开紫色的花,异常漂亮,洋芋的兄弟姐妹们埋在土里,中途需要薅两次--除草施肥,秋季在苗蔫了之后就可以收获了。
小时候,我家的几亩地一般每年的洋芋产量在2、3万斤,包谷就只有几千斤。洋芋收获后要分拣,小的留足种子之后就喂猪,中号的品相好的就留作食用或出售,太大的也是用来喂猪。记忆中,在1987年左右好像是卖5分钱一斤,有个安顺的王昌有的人每年都去收购,印象中他还花5块多买了一瓶茅台酒和我的父亲对饮。而我的父亲从水城矿务局病退后在家最大的爱好除了种地就是煮洋芋喂猪,每年杀年猪时到处跟别人比年猪的膘有几指厚、火肘能下多少斤……这也使成他成了村子里的名人,工作退休了回家当农民,种地种到精致的程度。
对于洋芋的喜欢,我是发自内心的。
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会做饭,除了在煤炉子上炕出黄而不糊的米饭锅巴外,炒洋芋片是学会的第一道菜:洋芋去皮洗净切片后,先在锅里煮三分熟,捞出后倒掉锅里的水,放猪油,油化后放辣椒花椒大蒜等佐料,再放入三分熟的洋芋片,炒熟出锅,绝对不沾锅。当然,如果喜欢吃粘糊一点的,就切丝,不泡水不水煮,这样淀粉含量高,炒出来的洋芋丝粘口,味道淳厚,口感更妙。
我上小学时学校离家比较近,父母要求中午回家吃饭,我会经常找理由中午不回家,这样就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带干粮当午餐,那时的干粮首选就是苦荞粑粑或是烧洋芋,因为烙苦荞粑粑手艺不行,如果父母不动手,我是烙不好的,但是烧洋芋那就是手到擒来的小事了。在学校里,大部分小孩子都会一手拿着洋芋,一手拿着一包辣椒面蘸着吃。我会用菜刀将辣椒切碎,然后油炸,制成油辣椒,为了找到感觉,还特意买了块钢锯条洗净后将洋芋剖成两瓣,中间夹上辣椒,帆布书包一装,上学去了。
那个时候是真的馋嘴,背着五六个洋芋去上学,中途受不了香味的诱惑,就边走边吃,心想,只吃一个,其余的留下来当午餐,最终的结果是3里路还没有走完,包里的洋芋已经全部下肚了,中午只能灰溜溜的跑回家去吃酸菜汤泡包谷饭。
后来我到东风中学上初中,学校院子里有老师家属炸洋芋卖,同样是一剖两瓣,中间一大勺辣椒面,两毛钱一个,课间总是把持不住去吃上一回。
2000年,我在湖北上学,有一次和甘肃、青海的几个同学小聚,要了一盘炸洋芋和一碟子辣椒面,开头没有人动手,等大家都尝了一下之后,居然吃得眼冒热泪,手却在锅里抢,也算是见识了一回其它地方的人对洋芋的喜爱。
现在人至中年,有时候炒盘洋芋片,多吃了几块,姑娘就有意见了,说她还要吃的,怎么不多留点给她,以至于我的朋友老笑她,你真不愧是威宁人啊,这么喜欢洋芋,姑娘却总是一本正经的纠正,我是宜昌人。
如今,身在他乡,每每看到洋芋做成的菜肴,我便想起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