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4-27

特岗之路 辛酸并幸福着

作者:钱冬艳 时间:2020-04-27 阅读:448


   我记得,前往毕节签约“特岗”之时正值金秋八月;我记得,从威宁县城到我上岗的麻乍中学的坑坑洼洼的五十六公里路;我记得,从2015年毕业后走上“梦想之路”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满脸沧桑……这些难忘的岁月,都将永远烙在心里!
  “特岗”之路,从脚下开始。大学毕业时,心里装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心念念的“师范人”便是一生的梦想。还没有上岗,便憧憬着: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旁,安静的校园里,每天都能带着渴望求知的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可现实中:除了蓝天白云的日子,也会有阴云密布的恐惧。尤其刚到麻乍中学,还没有公租房,只能一群人住学生剩下的宿舍,买菜买盐,挑菜捡果,只能“赶场天”购物囤货。回头想想还真是梦想和现实的区别很大。特岗之路,就这样,从学会买菜、学会冬天要提前蓄水开始……
  “特岗”之路,从改变开始。还记得,刚到麻乍中学的我们每天挎个包去上班,像极了大学生时代的样子。没过几天,便会窸窸窣窣听到学生在背后议论着什么,后来才知道说的是“挎包老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什么“裙子老师”“披发老师”等等。静心思之,确也能想得通,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哪里知道大学生可以挎着包去上课,哪里又知道人生除了穿上校服,还可以穿出别样的人生……。也正是这份天真无邪的说道,让我们找回了最原始的自己,这里不是展现原来在大山所憧憬的样子的地方,而是和他们一起展望着未来,拉起他们的小手,走出大山,走向未来,找到属于他们的人生!从此,我们“变回”了他们心目中最朴素的老师!
  “特岗”之路,从爱心开始。爱有时很小,就是下课后给孩子们讲解的一个习题;爱有时很细,就是课后倾听每一滴眼泪背后的故事以及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灵;爱有时很多,运动会前教会同学手语、青春舞蹈、主持风采等等。爱,有时候也会很辛酸,就像每次家访辍学学生,艰难的山路、村里村外的狗吠、寻人难遇、天黑迷路……是那些回忆起来就能让人流泪的日子。但值得高兴的是,付出总有收获,就像回家路上遇到学生问候的“老师好”,正如孩子们成绩进步后在便签上偷偷写下的“谢谢老师!”,又如孩子们毕业时挥手告别时不舍的泪水!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有爱的教育,才是幸福的开始,有爱的教育,才是祖国明天的样子!
  “特岗”之行,永远在路上。从一开始的不适应,走到今天的难舍难分,我想,这就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今年参加全县脱贫攻坚遴选考调,我以体育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威宁县第十一中学,这是一所为了易地扶贫搬迁而建的学校,从此步入新生活、新挑战,从此开始助力新的脱贫攻坚战。如果说之前的学校是几座大山背后的孩子汇聚而成的校园,那么现在就是几十座或是几百座大山背后的孩子汇聚的校园,虽然还没有进入学校,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张张干净的在春风中绽放的笑脸,这些笑脸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深夜静坐,回味人生,一路的收获不在于金钱的厚薄,一生的幸福不在于聚散的多寡,特岗之路开始的点滴岁月,辛酸并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