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屋脊上的一场引水攻坚战(上)
作者: 时间:2020-04-28 阅读:163
(上接1版)也是一个量词。缺水的时候,村民们就用拖拉机去拉水。目前,威宁乡村集中供水的水价平均在每吨3元,老百姓去用拖拉机脱水在35块钱1吨,拖一吨水的成本相当于集中供水的10倍。
一拖拉机也就是两吨水,够威宁乡村一个四口之家用一个半月。而2019年,中国城市家庭每月户均用水量是8到10吨。
在威宁县最边远的石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戴堂文正用拖拉机往家里运水。到家后,他竟然首先把水往洗衣机里转移。原来,因为缺水,买来的洗衣机没用几次就变成了囤水工具。
不过,这样的状况即将成为历史,管网工程已经修进了戴堂文家。戴堂文说,这是他拉的最后一车水了,再过几天,他们家也将安上水表,用上自来水。说这话时,戴堂文一脸期待。
对于用上水后的生活,20公里外的威宁县石门乡年丰村村民最有说服力。以前,这个脏乱差的苗族村落因为有了干净、稳定、充沛的供水,现在已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村民张建安迫不及待地带记者去看看她的小院,小院有个小水池,池子一分为二,一边洗菜,一边洗衣服,院里还种满了各式各样的兰花。
驻村第一书记朱海东介绍说,水通了以后,一切都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观念也改变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目前,威宁已经解决106.2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威宁大大小小的山头,星罗棋布的不锈钢蓄水池,正将洁净、安全的水引入千家万户,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动力。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从“望天吃水”到家庭水窖,再到如今的自来水,贵州屋脊上的村民们实现了“有水喝”向“喝好水”的转变。通过采访,我们发现,担当实干打通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幸福水流进老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