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作者: 时间:2020-04-30 阅读:160
(上接1版)
随着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蔬菜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威宁高海拔、低纬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气候优势逐渐凸显,种出的夏秋冷凉蔬菜含糖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以打造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为契机,威宁打开了蔬菜产业发展的视野,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更足,群众依托蔬菜产业发展,逐渐找到了增收致富好路子。
成效很显著——推动蔬菜产业发生革命性提质升级,群众鼓起钱袋子
“要做大做强威宁蔬菜产业,不仅需补齐短板,更需要建起从育苗、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农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于是,威宁在恒大集团的援助下建起了现代育苗基地,引进蔬菜加工厂,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园,提升附加值。
威宁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及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心提振了外来投资经营主体的信心。“正是看到了威宁蔬菜产业发展的潜力,我们决定在威宁打造一个集分拣、包装、打冷、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江楠集团副总裁李效军说,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是西南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能带动周边4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发展。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六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在江楠集团的示范带动下,外面的龙头企业纷纷进驻威宁。贵阳龙头公司在双龙镇打造了1.1万亩的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芥菜加工厂、萝卜丝加工厂、辣椒加工厂等企业也纷纷在威宁落地。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13家龙头企业参与带动蔬菜产业发展。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通过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的探索实践,破除了威宁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瓶颈。”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自治县县长陈波说。今年,蔬菜品种选择从最初的以“三白”为主增加到了现在28个品种,全县规划打造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万亩和规模化蔬菜基地20万亩。
蔬菜产业的革命性提质升级,迅速鼓起了群众钱袋子。“免费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拿到将近3000块钱工资,我们一家不担心生存问题了。”在草海镇中海社区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里拔葱的王会清乐呵呵地说。
截至4月13日,全县共组织342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务工,今年的目标是组织10000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让贫困群众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切实鼓起钱袋子,努力摘掉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