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5-07

“乡邻安康是我建院的初心”

作者:陈志垚 祖海雪 时间:2020-05-07 阅读:523


 “乡邻安康是我建院的初心”
——访观风海镇济世康医院院长刘世虎
实习记者 陈志垚 记者 祖海雪



医院职工在会诊

  “我的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
  刘世虎,男,回族,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观风海镇济世康医院院长。他说,一辈子只会认真当医生这件事了。
  从威宁县城一路向西驱车72公里,就来到观风海镇果化村,刘世虎创办在山沟沟里的“草根医院”——济世康医院就坐落在这里。至2013年创院以来,刘世虎救济的困难乡亲就超过百人,救济医药金额近十万元,为困难实习生免除生活费、实习费近20万元……
 
看病难成了学医的初心
 
  观风海,一个让人觉得可以听风观海富有诗意的地方,然而这里曾经交通闭塞,没有像样的医院,导致这里老百姓看病特别艰难。有多难?刘世虎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往事。
  “小虎,你奶奶快不行了。”
  1995年的一个夜里,父亲着急的话语惊醒睡梦中的的刘世虎,他迅速起床来到奶奶的床前,看到奶奶大口吐着血,爸爸的背影消失在寻医的夜幕里。
  “交通不便,没有车辆,送病人去县城就医显然行不通,唯一的希望就是去请村里的‘土’医生。”刘世虎强忍着泪水说。
  然而,伴随漫长而充满希望的等待,父亲一脸无奈独自回来,疼他的奶奶最终在痛苦中走完了她的一生。“我一定做一个医术精湛、有医德的医生,回来为家乡老百姓服务。”那个夜里,刘世虎在心里暗下了这个决心。同年刘世虎初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威宁卫校,走上了求学之路。1999年,刘世虎毕业后,回村开了一家小诊所,2013年创建了观风海镇济世康医。
 
信任成了坚持的动力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看病了, 我第一次来是去年5月份, 当时我的腿、膝盖走路疼得厉害,我先后去过县城和省城医院看过,效果不怎么好。后来听人说观风海果化村有个刘医生医术好得很,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来找他看病,结果病治好了。
  “前不久我的家人经人介绍来这里检查病,拿了几副中药回去吃,效果非常明显,今天他把左邻右舍七八个病号一起叫来了。”
  “我是眼睛有点干涩才来找刘医生看的,刘医生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医生,看病时不仅是笑脸相迎接,病因解释也好懂,我就只信任他。”
  4月27日,记者来到观风海镇济世康医中医门诊,只见周边乡镇前来看病的上百名群众手拿挂号单,相互聊天,耐心等待。
  “今年我们门诊和住院人次已经达到2万余人次了。”见到记者的到来,刘世虎微笑着说。有医术,怎么还坚持把医院办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见到我们的疑惑,刘世虎讲述了那段心酸的经历。
  在创办医院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特别在2016年的时候,刘世虎在资金上遇到了困难,医院员工工资都无法保障,他想到了放弃。一群老百姓找到他动情地说:“小刘啊,你一定要这个医院搞起来,这样我们看病方便,不用遭受折腾到县城去看病那种罪,如需要资金的话,我们那么多人支持你,一人凑一块钱也要帮助你。”
  为了省钱,刘世虎白天看病,晚上扎在工地上吊砖。“把一块砖送到楼上,包工头连砖和运费要收2.5元,我们自己吊上来,他就收2元。”刘世虎感慨地说,为了医院创办成功,老父亲的一头牛被他动员提早卖了。
 
医德成了职工的源动力
 
  王优优,7岁,妹妹王雪3岁,家住观风海沙子村,母亲双目失明。两姊妹因患小儿支气管炎每年至少来济世康医住院3次以上。
  “每次她们俩姊妹来看病,刘医生总是忙前忙后,亲自安排,并且先用自己的钱为她们垫付医药费。”医院办公室主任马开鹏说。马开鹏是本地人,从小就被刘世虎医德感动,后来毕业就加入刘世虎团队,据他介绍,到医院工作的四年里,刘世虎总是对来医院看病的贫困群众该免的免该减的减,对家乡贫困老百姓总是那么热心肠。
  家住黑龙江省的退休医生孙晓艳,退休以后,想找一个放心的山区医院发挥一下余热,当初来医院之前,就对刘世虎的医德医风有所了解,到医院后,看到刘世虎时常为没有钱的老百姓认真看病的情景,她深受感动,决定留下来和刘世虎一起为老百姓办实事。
  “济世康医院不坑病人,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办院宗旨让我留了下来。”来自湖北襄阳71岁的李能发老医生谈到刘世虎时激动地说。
  刘世虎说:“现在我们医院有医护人员70余人,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我们同吃同住,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地方老百姓服务好,老百姓如此信任我们,我们就应该踏踏实实为他们把事办好,决不让奶奶看病难悲剧在我们这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