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5-11

威宁:全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

作者:宋邦辉 马关响 时间:2020-05-11 阅读:240


   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中,威宁自治县落实《毕节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着力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两个联结”一起抓,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两个效益”一起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两个基金”一起建。
 
聚焦“党建引领”,打牢领办基础
 
  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立足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牢基础、激发活力。
  筑牢组织基础。下派2418名驻村帮扶干部和1651名结对帮扶干部吃住在村开展帮扶;年初以来,选优配强第一书记12人、支部书记5人。在组织引领下,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蓬勃开展。截至目前全县100%行政村有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农村贫困户100%加入村集体合作社。
  打牢工作基础。全县208个村党支部书记、下派干部任党支部书记的村(社区)由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理事长,有效实现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叠加,催生“1+1>2”效应。
  奠定人才基础。抽选360名农业专家组成10个产业专家组,深入各村开展技术培训;选派102名技术骨干蹲点500亩坝区和乡镇进行技术指导,为合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优势产业”,规范运作模式
 
  依托全县40万亩蔬菜基地,采取“县农投公司+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行易地产业基地带动模式。依托7万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由县农投公司牵头,组织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
  推行标准化基地带动模式。由县农投公司统一对13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土地进行流转,组织基地所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或经营主体进行种植,年终除交回土地流转费外,每亩按200元上交县农投公司。
  推行订单农业带动模式。依托全县20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及中药材等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种植订单,组织群众根据订单种植。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100万元以上的村77个、10至100万元有251个。
 
聚焦“强村富民”,完善利益联结
 
  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作用,加大督促调度力度,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督促各村(社区)规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积极参与7万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发展。按经营主体30%、县农投公司70%的比例投入,所得利润按经营主体51%、贫困劳动力40%、县农投公司7%、基地所在村2%的占比分红。
  鼓励积极参与13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发展。由县农投公司按每亩200元返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村集体20%、贫困户60%的比例分红。
  鼓励积极参与20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及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按照每销售1斤蔬菜,从龙头企业提取1分钱作为合作社经济收益,对于订单种植中药材等价值较高农产品的,提取标准结合实际商定。全县619个村党支部领办的619个村集体合作社经营性收入523万元,2680户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
 
聚焦“组织群众”,创新制度机制
 
  有效组织群众,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切实发挥群众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自治优势,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体系,通过三级自治主体,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党支部领办的集体合作社。
  优化组织设置,统领各个环节。配套建立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党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建在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将符合条件的18个村(社区)党支部优化设置为党总支。
  探索3个1+N,确保正常运行。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入股“1+N”、管理“1+N”、分红“1+N”模式,多形式入股、多方式管理、多形式分配利益。目前,全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入股4244亩、农户土地入股61225.1亩,农民资金入股487.4万元,扶持资金入股10167.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