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银:巧手织出幸福来
作者:张素 马永奎 时间:2020-05-14 阅读:172

蒋春银在做布鞋
她是一名双腿瘫痪的残疾妇女,但身残志坚,凭着一双巧手摆脱贫困,织出幸福生活。她曾说:“残疾人也该为自己的幸福奋斗,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不能让残疾成为贫困的绊脚石。”
她就是麻乍镇双包塘村村民蒋春银。
近日,笔者走进麻乍镇蒋春银家,一双双纯手工绣花鞋垫、毛布底鞋、塑料底鞋映入眼帘,古色古香,颇具中国味,让人叹为观止。
五月的天气十分炎热,蒋春银坐在屋檐下专心致志地做鞋子。一针一线从她的指间穿过,一点一滴光阴在她的指间流淌,甚是温馨。
如今,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心也浮躁了,像蒋春银这样静下心来做针线活的手艺人少之又少。不过,在蒋春银眼里,女红是有生命的,不管经济如何发展,不管社会怎样进步,她都会守住初心,用心研究女红,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做针线活是一件严谨的事,不能图快,要认真细致,做好做精,才对得起顾客,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蒋春银告诉笔者。
据蒋春银介绍,她一个月能做3双毛布底鞋、10双塑料底鞋、15双左右鞋垫,能卖1500元左右,是家里的一笔重要收入来源。
蒋春银两岁时打针遇到庸医,导致双腿瘫痪,父母花光家里的积蓄,带着她四处求医,也没能让她站起来。从此,她成了残疾女孩,不能直立行走,不能像其他小孩那样跳跃,只能用双手抱住膝盖慢慢挪动,痛苦并心酸地活着。
身体残疾,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背着书包进学校,她便放弃了上学的机会。稍微大一些,她就跟着母亲学习女红,制作各种精美的布艺品养活自己。刚学习女红的时候,她才十岁,稚嫩的手指常常被针戳出血,她痛出了眼泪。但她没有放弃,用破布包扎一下伤口,继续学习女红。她知道,自己身体上有缺陷,得好好学好这门手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磨练,她成了村里少有的巧丫头。她心灵手巧,手艺出众,村里的姑娘们登门拜访,主动向她学习,给她寂寥的生活增添了几丝乐趣。
长大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带着自己的女红手艺嫁入贫穷的夫家。憨厚老实的丈夫在村里村外打零工养家,她就在家里做针线活度日,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好在她心灵手巧,制作的鞋子、鞋垫舒适美观,颇受消费者青睐,常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增加了她家的收入。
后来,她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变得更加坚强,主动担起一个母亲的责任,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苦做针线活,卖布艺品,和丈夫一起赚钱养家。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孩子们健康地长大。
如今,她的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经济压力大。不过,三个都享受教育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家的负担。有了教育资助,他们夫妻俩更有信心扶植孩子,更有信心过好日子,更加奋力拼搏奔小康。丈夫在外做泥水工,早出晚归,一天能挣150元,够三个孩子的生活开销,她在家做针线活弥补家用,足够家里的零碎开支。同时,她家五口人都享受低保,日子过得相对平稳。
“国家政策真是太好了,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照顾太大了,不仅给我家低保,让我家过上平稳的生活,帮助我家脱贫,还给我的孩子教育资助,让他们有信心完成学业。今后,我们会更努力,把女红手艺推广出去,和大家一起奔小康。”蒋春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