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威宁
作者:觉俄卡如 时间:2020-05-15 阅读:214

黄汕(右一)在威宁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阿嘎村调研番禺区帮扶建设的美丽乡村项目
中等个,戴着眼镜,时常面带微笑的“九零”后黄汕,回到广州市番禺区的工作岗位已经有数月了,可是稍有闲暇,就会想起威宁。
忘不了高原明珠草海湖荡漾的碧波,忘不了百草坪、马摆大山雄阔壮美的高原风光,忘不了神秘莫测的牛栏江,更忘不了在威宁与贫困搏斗的每一个日子。
他人生的这段难忘岁月,是与国家大战略——东西部扶贫协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处南海之滨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番禺区,与位于乌蒙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威宁自治县,牵上了帮扶协作发展的手。
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广州市番禺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科员的黄汕,与威宁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生的美好,往往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
到达
2018年11月底,黄汕获知广州市番禺区组织部紧急选派熟悉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的干部到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帮扶的信息后,马上报了名。但会不会被组织选上,他没有把握。
等了几天,终于得到了通知。12月2日,黄汕收拾好行李,跟随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乘坐飞机飞往毕节。
临行前,领导、同事、朋友纷纷前来给黄汕送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黄汕,到了威宁认真干,不要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要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要辜负同事朋友的期待。”大家的加油打气,让黄汕充满信心、干劲倍增。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毕节飞雄机场,黄汕坐上来接他的小车,奔向了威宁。
车子飞速行驶在毕威高速公路上,一座座磅礴的乌蒙大山,不时撞入眼帘,给了黄汕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他想到了伟人的著名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能参与威宁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是一生的荣幸。那么,在威宁,他会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怎样的诗句?
考核
未报名来威宁之前,黄汕从未听说过威宁这个名字。在他初始的想象里,这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小县城,土地贫瘠、物产稀缺、环境恶劣。
然而,当黄汕来到威宁县城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面积可与上海比肩,有着广阔美丽的草海,有着晴空万里,有着满天繁星的百鸟之都、阳光之城,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物产比较丰饶。
这是黄汕对威宁的最初印象。
第二天一早,还没有洗净长途跋涉的尘土,黄汕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的具体工作是:协调推进广州各级财政资金援助毕节威宁县项目,协助协调番禺——威宁结对“携手奔小康”以及产业合作以及全力协助番禺和威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番禺——威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摆在黄汕前面必须完成的第一个工作是迎接2018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省、市验收考核。
黄汕深知,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工作事关威宁形象、毕节形象、贵州形象、广州形象,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必须把它做好。黄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确保考核顺利通过。”
为此,黄汕常常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许多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饿了,就随便吃点准备好的饼干充饥;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靠一靠……
终于,黄汕在人生地不熟、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排除万难、埋头苦干,及时查缺补漏、完善档案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加班作战,通过多方协调、共同推进,将广州资金的报账率从0%提升到了66.69%,并补充完善了相关台账,高质量了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最终顺利通过了国家及省级、市级考核。
回想起这一个多月的工作,黄汕说:“那段时间很累很累,但累得值。”一个多月辛辛苦苦的工作,让他摸索出了“提前谋划、效益精准、防范风险、规范实施、加强总结”的工作方法,同时在后续工作中要加强“周调度跟踪,月小结报告”,督促威宁县扶贫办、对广办及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对标对表国家考核,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项目有序开展。
2019年以来,广州市计划内财政帮扶资金5391.75万元,番禺区计划外财政帮扶资金308万元,共实施项目25个,其中产业项目3个、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4个、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8个,带动增收的贫困人口38959人。
黄汕尽到了自己的努力。
走访
当黄汕走出威宁县城,深入乡镇走访调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情况比他初始想象的还要恶劣。磅礴的乌蒙山脉,将威宁的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各地块处于分隔状态,细碎化程度高;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存在使得土壤肥力普遍不足,水资源匮乏,不适宜农地规模化经营……
这才是威宁严酷的一面,所以威宁需要他们。
由于威宁特殊的地理环境,走山路开夜车基本成了平时工作的日常,黄汕也从一开始时不时会晕车“进化”成了一个可以在山路颠簸中不顾形象打呼噜的“老司机”。
刚到威宁的第2周,黄汕差点遭遇了车祸。
12月的威宁,寒意渐浓,道路泥泞且常有凝冻现象。那天,黄汕乘坐县扶贫办的车准备下乡调研走访,就在刚离开办公室没多远的一个红绿灯路口,对面的大货车突然刹车失控,横着车身打滑,直接撞向他们乘坐的小车。
黄汕和县扶贫办的同事都被吓住了,只是停住车傻傻的看着。好在大货车在滑行了近20米后,在离他们小车只有半米的地方停住了,有惊无险。
事后,黄汕跟县扶贫办的同事相互打趣说,我们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威宁的扶贫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
“虽然现在想起仍旧后怕,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我继续深入乡镇的决心,并没有停下我走进村村寨寨的步伐。”黄汕笑言。
为了了解结对帮扶工作中受帮扶村的具体情况,黄汕常常昼出夜归,跟随乡镇干部深入乡村走访贫困户,了解县情、民情。走访中,乡亲们讲的土话、少数民族语言听不懂的,他就拉着驻村干部做翻译,操着蹩脚的威宁话与人交谈。遇到山险路陡车难行的,他就徒步前进。路途遥远无法保障当天来回的,他就自备干粮饮水。为了推进财政帮扶资金项目实施工作,黄汕常深入现场,用脚丈量工程量。一路上常见到追尾、侧翻的车辆,黄汕也只是默默地把汽车扶手捏得更紧,提醒司机同志小心驾驶。阿西里西之乡彝乡板底,偏远的石门坎,可渡河边,牛栏江畔,洛泽河岸,乌江源头,农家小院,项目现场,到处留下了黄汕调研走访的足迹。
一年多的时间,黄汕几乎走遍了威宁的村村寨寨,详细了解了威宁基层的真实情况,为番禺——威宁结对“携手奔小康”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忘我
身为“90后”,黄汕常常仗着自己年轻,经常不顾饭点,不顾休息,连轴工作。因为感觉只有这样,他才能不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也不辜负威宁民众对他们工作的期望。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加上对威宁酸辣饮食的不习惯,刚来半年,黄汕就得了结肠炎。为了不耽误工作,黄汕没请过一天假,常常忍着身体不适坚持工作。直到返回广州后才前往医院做详细检查并接受治疗。
黄汕常说:“对于帮扶工作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为了推进番禺——威宁结对帮扶工作,一年多来,黄汕把一双脚踩在大地上,深入了解了乡情、村情,群众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为保证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黄汕还提出了“明确需求、积极沟通、落实计划、保障资金”的工作方法;为协助乡镇干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相关工作,他积极同后方对接,梳理番禺——威宁结对帮扶联络员名单,让镇镇结对、镇村结对、村村结对、村企结对可以直接对话,强化了沟通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梳理受帮扶乡镇、村的具体需求,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广州市、番禺区各帮扶单位、社会团体到威宁实地考察,并通过他们带动了一批热心企业到威宁实地考察调研、捐款捐物。
为了争取帮扶单位更大的投入,黄汕常常加班加点,会同受帮扶乡镇干部,认真仔细研究行程路线,提前摸查踩点,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帮扶单位对贫困情况有直观且较深刻的了解;并在联系对接、制定行程、安排食宿的基础上,多次全程陪同来访帮扶单位实地调研;且在帮扶单位返回广州后,积极主动对接。迅速落实了全部84个深度贫困村554.2805万元的社会帮扶资金,折资143.9093万元的捐物,有力地推进了番禺——威宁结对帮扶工作。
只有产业兴,才能助力稳步脱贫。为推进东部产业平稳落地,稳步发展,黄汕积极协助企业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并实时将政府招商引资相关的优惠政策推送给企业。同时,积极同两地人社部门沟通,通过劳务协作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问题,并做好相关贫困户人员台账、名册。
黄汕不懈的努力,终于又了回报。2019年,共引进2家企业,前期注册资金1489.82万元;2017年以来引进的7家企业在2019年度新增投资2.45亿元。落地企业2019年度带动贫困人口4390人,其中就业带动贫困人口2337人,利益联结带动贫困人口2053人。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黄汕的辛劳。
黄汕来威宁时,家人是反对的。在他父亲看来,黄汕已近而立之年,成家,才是亟待完成的人生大事。
为了让父亲能理解他的选择,解除后顾之忧,来到威宁后,黄汕经常向父亲分享自己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向他“报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一点一滴地感化着父亲。2019年中秋节黄汕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他父亲骄傲地在一众亲戚面前表扬起了儿子,尽管他的父亲一直是一个低调而严苛的人。
2019年,黄汕先后分别被中共威宁县委、中共毕节市委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离开
一年的时光转眼而过,2020年1月初,黄汕接到了收队通知。
这时候,离收队仅剩一周时间了,黄汕手头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
只能又是加班,抢时间,能多做一点算一点。黄汕在威宁的最后一周,似乎更加忙碌。
移交了工作,开始收拾行囊时,黄汕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真的要离开威宁了。那一瞬间,难过、不舍、欣慰等等情绪蜂拥而至。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回广州之后,黄汕时常想起威宁。威宁一年,对他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
“有幸成为国家扶贫事业征途中的一员,成为参与者、见证者,是我的幸运。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高尚的情怀,但这次横跨千里,决战乌蒙的经历,确实是我的人生中不可多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