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5-20

脱贫攻坚前沿的一面旗

作者:张荣怀 时间:2020-05-20 阅读:158


 脱贫攻坚前沿的一面旗
——记市国资委派驻龙场镇干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国
记者 张荣怀

  日前,记者走进龙场镇干河村,亲眼目睹了驻村干部带领贫困群众“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感人场景,聆听了一线干部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乡千里迢迢奔赴脱贫一线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不舍昼夜工作的感人故事。
  李玉国,穿青人的优秀儿郎。参加工作20余载,把全部的心力奉献给单位,受到单位和领导的赞誉,优秀奖项几乎每年都没落下;有着24年党龄的他,走到那里,就是一面鲜红旗帜。
  还在2018年2月,他就主动报名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可当市委组织部的驻村文件下来,单位的领导是那样的不舍,因为他承担着全市财政资金的预决算工作。但是,即使不舍,领导也只能忍痛割爱,支持市委组织部的工作。可李玉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加班加点也要把手中单位的工作做完,才毅然决然奔赴脱贫攻坚驻村一线。
 
真情帮扶贫困群众
 
  2018年3月,李玉国在单位领导不舍的目光中、在家人的深情牵挂里,风尘仆仆地到威宁县龙场镇同心村上任,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村两委同志的陪同下,他一头扎进走村串户工作里。
  在走访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徐琳芬向李玉国反映了她家危房改造款迟迟未得到的问题,还反映了她家没有发展资金的困难。李玉国记在心里,立即行动,马不停蹄地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很快帮助徐琳芬家拿到35000元的危房改造款,并帮助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2000元。徐琳芬一家感激涕零,逢人便夸,“李书记是我家的恩人。”
  当走访到红丰组时,群众李简德、李老玉、李兴国、罗英华、李小柱等几户人向李玉国反映以前的村组干部规划连户路时,根本不关心他们,做事不公平等等。李玉国一方面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希望他们理解村组干部的难处,一方面让他们做好准备,参与投工投劳,他协调挖掘机来帮助他们开路。短短几天,连户路通了,先前还情绪不满的几户村民,笑逐颜开,夸赞连连。逢人就连声赞扬道,“我们的连户路,要是没有李玉国书记,不知要哪天才能通啊!修连户路,李书记还帮我们协调挖机经费1.6万元。”
  同样的情形,在干河村,由于以前年度修理河道工程未考虑周全,将干河组赵满才、赵玉才、李满书等3户贫困户的连户路取缔,他们怨声载道,李玉国了解情况后,由他们投工投劳,给他们解决搭建桥梁、连户路材料等经费9000余元。
  在干河村红岩组走访三家养殖场时,李玉国了解到养殖场存在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发展和状大规模,养殖户们盼望能贷款解决急需资金的情况,李玉国立即驱车前往威宁县城,联系了威宁县邮政储蓄银行石渡行长,把情况介绍后,请他抽时间实地调研,把贷款的相关政策向养殖户宣传。石渡行长在李玉国的帮扶热情感召下,亲自实地向养殖户们宣传有关政策:邮政储蓄银行的职责是着重偏向贫困户贷款,一般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每户可贷款10万元,该贷款资金由财政贴息。石渡行长还向养殖场的专业户们宣传了一些相关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养殖户们十分高兴,都说有了李书记的帮忙和邮政储蓄银行石渡行长的支持,他们一定把养殖场办得更好。
  李玉国做情做到底,帮忙帮到家,他立即驾着自己的私家车带着马广书、李启苍两户养殖户到威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威宁县邮政储蓄银行具体咨询了解贷款细节,完善相关贷款手续,3月中旬,20万元贷款如期到账,养殖户们的感激写在脸上,洋溢在心里。

倾力奔走协调资金
 
  李玉国就像一位“救火”队长,刚把同心村的帮扶工作理上正轨,根据工作需要,同年9月,又被调到全镇工作任务最重,贫困欠账最大的干河村任第一书记。
  干河村位于威宁县东部龙场镇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202天,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426.45亩,耕地面积5711.77亩。全村成立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展产业,所有贫困户均是合作社成员。户籍人口543户2409人,辖10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107户513人均为彝族,劳动力1200人,外出务工429人。党员24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发展对象1人,积极分子5人。
  干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98人,属于龙场镇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脱贫28户182人, 2019年脱贫102户551人,剩35户165人,贫困发生率为6.85%。2020计划脱贫35户165人,其中发展生产脱贫24户111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7户47人,社会保障兜底4户7人。
  为了干河村的发展,为了干河的贫困户早日脱贫,李玉国的奉献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拼了。
  单凭民情日记,就记录了厚厚的两大本,数万字。
  短短两年多时间,就从各个渠道、各有关单位为龙场镇、为干河村、同心村等协调来资金千万元以上,在全市帮扶战场上,首屈一指,在威宁其他乡镇,更是凤毛麟角。
  在威宁县级财力吃紧的状况下,协调财政局拨付同心村冬修水利工程款20万元、干河村24万元;在市局领导的关心下,帮助干河村协调烟水配套工程款200万元用于烟地基坑道建设和河道治理;申请干河村文化广场建设经费40万元(目前广场工程进度已完成40%左右);对干河村公所按上级组织部门“十个一"的要求实施改造,主要是标准党员活动室的改造、旗杆按标准移位、一楼及楼梯贴地砖、全部窗户新挂窗帘、完善所需的办公设备电脑、办公桌椅、会议桌,厕所的改造等,协调财政办公经费2.8万元;协调2万元用于长坪村党员活动室改造和村公所换瓦;在市局领导的关心下,协调市环保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80万元,用于龙场镇政府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在县财力吃紧情况下,得到县财政局倾力资金拨付,购买了洒水车、垃圾车、安装了大量路灯、新建部分垃圾池等,目前该项目已完工,于3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县财政局帮助解决毕节市财政帮扶龙场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其中,格朵村土地整治200万元、干河村河道治理和基坑道建设经费200万元、克沟村砌保坎经费144万元、百合种植经费4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20万元、毕节市民委帮助解决的设备及办公经费9万元……等等!等等!
  可以说,从跨进龙场镇的哪天,李玉国就把心交给龙场人民,没有一刻考虑过家人和自己。
 
满怀信心迎接大考
 
  作为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国始终不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责任。 2019 年,威宁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干河的村民真正体会“天干”带来困境。村民种植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第二年马铃薯种子紧缺。今年开春,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李玉国积极协调购买 107 吨马铃薯种子用于春耕,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很好的调减了传统低效作物玉米种植。发放马铃薯种时,他组织群众将各村民组按照两到三户为一个小队、按小队领取方式,有效保证了发放工作和疫情防控两不误。2020 年春节前夕,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广州联讯证券公司帮扶干河村短板补齐项目 30 万元,他带领工作组,测数据、量面积,谈施工、讲价格,快速推进了墙体粉刷、家具采买等短板补齐项目,大幅提升了全村脱贫形象和群众满意度。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带领全村人民苦干实干,使干河村贫困发生率从 37.03%下降到 6.85%,今年6月将实现脱贫出列。
  记得去年十月的一天,好不容易争取回家一次,带着急切的心情驱车160余公里赶到家,刚把车停稳,就接道镇领导的电话,“明天省扶贫办的领导要来龙场检查工作,你要做好汇报准备。”
  通知就是命令。他简单向家人交代几句后,又连夜驱车回干河。来来去去,300多公里,由于雾大,摸黑走夜路,走了四五个小时。实在看不清了,停下车擦了擦玻璃上的雾再走,路径不熟,眼睛老是盯着正前方,泪水不住地流。
  回忆起那次的场景,李玉国不无幽默地说道“谁说,男儿流泪只在伤心处。那次大雾中赶路,是我此生中流泪最多的一次。”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这是李玉国驻村工作的真实写照。
  驻村以来,李玉国一心为龙场、为同心、为干河谋发展,不仅多次协调申请经费,修路、修河堤、修文化广场、改造村活动室等等,还联系了外地老板前来试种蔬菜,努力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如今,干河村在李玉国及其团队的带领创建下,展现出全新的风貌,各项脱贫短板已补齐,正满怀信心迎接脱贫大考,期翼以优异答卷奉献给龙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