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5-20

让“高原明珠”更璀璨

作者: 时间:2020-05-20 阅读:187


 (上接1版)杨湾桥水库水源涵养林4000亩。高标准实施草海北坡面山植被恢复大苗造林2000亩;草海综合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从14.68%提高到27.2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总面积的83.29%,每年泥沙减少64.29%—72.22%。 
  目前,草海周边人为活动明显减少,环境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人居环境逐步变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高,综合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从14.68%提高到27.2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总面积的83.62%,年泥沙减少64%以上。
 
重视科研监测
 
  近年来,威宁高度重视草海科研检测,采取保护优先,巡查监管全覆盖。成立草海管护大队,下设7个中队,按片区进行巡查监管,责任到人,形成网格化管理。
  强化人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推进监测平台建设,推进草海云大数据管理系统、生态监测系统、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建设;完成草海监测中心实验室改造建设。多部门合作,初步形成系统监测。与县气象局、草海水文站、省生物研究所、省林科院、省师范大学等跨部门合作,形成了草海水、鸟、鱼、草、气等生态因子的监测。
  不断加强科技支撑,扎实推进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草海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支撑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完成《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编制文本,并请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团队对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指导。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省林业局要求,完成国家重要湿地申报工作。
  全力推进草海河(湖)长制工作,根据省、市、县河(湖)长制工作的要求,草海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明确目标责任制,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完成水利部河长制暗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及相关工作。
  着力打造候鸟越冬乐园,通过开展大宣传、大巡护、大治理、大防疫等方面工作,守护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候鸟越冬乐园,让候鸟“住”得舒适,“吃”得放心,出入安全,喜迎数万只越冬候鸟齐聚草海,呈现一片自由翱翔、欢快觅食的壮观场面。

强化执法监管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威宁围绕重点,大力宣传,采取进村入户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新修订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保护条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保护草海生态环境禁止入湖划船旅游倡议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宣传资料100000余份,宣传折页5000余份。围绕提高群众意识这个核心,制作永久性宣传牌示宣传标语及宣传禁示牌300余块(幅)。建设宣传阵地,装配流动宣传车13辆,固定宣传大喇叭8套,游动宣传小喇叭25个,出动宣传车围绕草海周边不间断宣传,适时宣传各类保护政策和要求。邀请毕节市人民法院等单位在草海保护区开展讲习活动;在白家咀、王家院子、民族村组织群众集中开展讲习活动,让群众更进一步了解保护区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强化巡查监管,不断完善保护区人类活动巡查工作机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湿地及周边全天候、无死角进行巡护,形成常态化的综合执法工作格局。
  强化环保问题整改,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形成高密度、广覆盖的宣传格局,浩大的声势反复作用于各类受众,确保宣传效果。通过宣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规定深入人心,为全面推进整改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整改,坚决杜绝船只入湖行为。
  强化资源保护,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工作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不断调整充实执法队伍,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据了解,下一步,威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继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草海保护管理水平,重治理,强保护,让这颗镶嵌在高原上的“明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