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牧场上,牛羊满山坡
作者: 时间:2020-05-21 阅读:170
(上接1版)
此外,威宁积极推广“种草养畜、草畜配套、以草定畜、合理载畜”的科学养殖,初步实现了畜牧养殖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格局,有力推进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经济支柱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威宁还通过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养牛农户的培训,提高肉牛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广能繁母牛增量扩群,肉牛短期育肥、舍饲圈养等先进饲养技术。
“探索牧草种植新模式,实现草畜平衡,威宁将优化区域布局,在盐仓、雪山、龙街、黑土河、石门等乡镇建设饲草料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补充的饲草料生产加工格局,通过合作社收购饲草进行加工,让贫困户分享种养结合及产业延伸收益。”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畜禽品种改良站站长易鸣如是说。
产业扶持,养殖业成群众脱贫产业
近年来,最高海拔2800余米的威宁炉山镇发乐村,依托百草坪天然草场,家家户户养牛喂羊,掀起一股养牛养羊热潮,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养殖大户王贵友家,目前喂养了40余头牛、100余只黑山羊。王贵友说,村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后,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解决大家共性的技术和销售问题,通过“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发展畜牧业,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风车山上飞舞,牛羊满山奔跑。小车穿行村庄,农家欢声笑语。”穿行在炉山镇发乐村,到处是迷人的草原风光,畜牧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
炉山镇发乐村是威宁畜牧业发展的精彩缩影。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威宁将肉牛养殖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产业来抓,为鼓励贫困户养牛脱贫,对一般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10000元、极贫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12000元,用于购买1-2头能繁母牛。自2017年以来,威宁共投入资金3.56亿元,购买能繁母牛52000余头,共产牛犊3.6万头,增值3.1亿元,带动3.3万户13.9万人稳定脱贫。
依托天然牧场养牛牧羊,如今,畜牧业已成为威宁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2019年底,威宁牛存栏36.21万头,出栏11.71万头;羊存栏39.38万只,出栏29.06万只;同时发展生猪养殖,猪存栏90.1万头,出栏95.86万头。目前,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1.69万吨,威宁正从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转型升级,许多群众也依靠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